Friday, July 31, 2009

我們都是麥兜

 

192cover

 

麥嘜麥兜眨眼陪伴我們20年。好命水的話,應該讀大學了。翻看同事今期的「麥兜20年」專題報道,專訪「麥兜之父」謝立文港燦北上,製作宣傳《麥兜响噹噹》所見所聞,說著說著道出香港悲情:

 

「一個城市,由90年代開始走下坡,已經是一代人,真係好甘。父母好狠對自己,希望子女有一個好少少的起點,但他們不知道所謂的起點,就是入HKU (香港大學),搵4千至8千蚊一個月。

就算你肯死心,對自己好狠,星期六日學四樣嘢、六樣嘢,你的下一代同你一樣咁霉,然後又好狠對自己。」~~~謝立文,U Magazine 第192期

 

恰巧另一專題,探討大學畢業生奇招搵工,Video CV零月薪樣樣出齊。同事撰寫後記時,有感而發:

 

「由只得幾個月「人仔」」就入讀playgroup,幼稚園、小學、中學要爭住入名校,科科要補習,由小至大已是朝 7 晚 11、分分鐘唔得閒的「奇人」,升讀大學最好放洋,就讀本地大學都要到外國交流開眼界。過五關、斬六將,終於捱到畢業,卻發現,求職時不斷被「嫌棄」,變成失業大軍。

畢業生除了要周身刀,還要懂得有姿勢又實際地耍刀、OT耍刀、公眾假期耍刀、隨時On Call耍刀、笑臉耍刀、捱罵耍刀,最好願意唔駛錢耍刀。也許僱主要的不只是奇人,而是超人。」

 

這跟謝立文那一套「下一代同你一樣咁霉」,同出一轍(兩個專題由不同記者負責)。不禁倒抽一口涼氣,呂大樂那本《四代香港人》,直指的一代際遇差過一代,又再「顯靈」。

 

我替麥兜擔心,連創作他的「麥兜之父」都咁講,他究竟能否搵到4千蚊一個月?困局當前,我們都像麥兜,像它每次僅僅過到,有一秒鐘覺得世界還有一點點可愛都好。最怕的是,套用謝立文說法,麥兜的可愛,其實反映殘酷的現實:「所謂可愛,並非麥兜可愛,而是你自己曾經可愛的記憶。」

 

欲哭無淚。

Sunday, July 26, 2009

書展雜記四:書展有心人(下)

 

上文提及的毛茸茸親子書,其實是另一位朋友,為了下一代建築夢想。

 

快樂書房  親子樂園 會展Hall  1C10-07

 

很喜歡聽資深傳媒人兼專欄作家潘麗瓊(Carmen)說故事。最初是她在報章雜誌,撰寫的人物與專題報道,暗自羡慕她的文采。然後登堂入室,上她的家逗利是(她的丈夫是我的前上司),聽她的湊女經。

 

近年,她轉戰出版界,當紅漫畫家馬仔,便由她一手發掘。不過,最新的故事,是她自立門戶,掌舵「快樂工房」出版社,書籍包括張堅庭《Doubt爸聲2》、黎廣德《釋放香港》等。這次有點不一樣,看她的幹練,一舉手一投足,隱隱然滲出「做大 Deal」的手腕與魄力。

 

IMG_8224

 

「大Deal」之一,新鮮滾熱辣的親子動物書《親親小熊貓》(即是毛茸茸封面那一本)。

 

報章提過此書作者屈穎妍深入海洋公園,親訪小熊貓後勤基地,甚至嗅過小熊貓的糞便,趣味盎然。細意翻揭這趣味小書,封面的小熊貓舖上短小絨毛,很有質感,不禁好奇她為何出版動物書,在香港實在冷門。

 

小熊貓頭炮 寓保育於教育

「不就是為了兩個女兒!」她想出版讓女兒感到驕傲的書,這意味書籍要有意義具心思。

 

IMG_8228 以她的親子閱讀經驗,動物很受小孩歡迎,然而缺乏本地動物書籍。她靈機一觸,何不出版香港自家的動物親子書,宣揚保育意識,教小孩子愛護動物,寓教育於環保?

 

香港最多動物的地方,要數海洋公園。「大Deal」手腕初現,她膽粗粗向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寄上電郵,呈上動物叢書系列出版大計。

 

電郵功勢奏效,盛智文隨即召來CEO,CFO等跟她面談。第二難關初現,海洋公園對計劃有興趣,但不會出資印刷。頭痕之際,她與DHL創辦人鍾普洋午飯閒談,提及此事,對方二話不說,首肯贊助。

 

出書多元化 贊助撒手鐧

鍾普洋又關親子書事?原來鍾普洋曾任海洋公園副主席,加上他在美國唸漁業學出身,重視環境和保育。她與太太創立的「普雲創意教育基金」,正好是這套動物系列的「大水喉」。

 

第一炮《親親小熊貓》就此誕生,部分收益撥捐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動物讀本陸續有來。至於贊助,則是快樂書房旗下多本書籍,出版資金的重要來源。找贊助,想想已知不容易。她接二連三找到贊助資金,厲害,下次真要跟她偷師。

Saturday, July 25, 2009

書展雜記三:書展有心人(上)

 

將書攤化身為70年代雜貨店,推廣紀實攝影集;又或者出版別開生面親子書,封面破格長出毛茸茸絨毛,都是我的朋友在香港書展幹的「好事」。

 

他她她,為了一點點的文化和保育理想,小本經營出版社,在書展追夢,誠意可嘉。

 

文化葫蘆 甜蜜夫妻檔 會展Hall 1A02-35

牛頭角下村清拆,文化葫蘆變出「牛下開飯」展覽,引來公眾迴響。葫蘆走入香港書展,變出一家柴米油鹽雜貨店!米缸盛滿紀錄香港的攝影集,還有舊區老店的黑白照片。

 

IMG_8210

 

 

懷舊?不。葫蘆要你保育再創新。「我們要透過紀錄本土文化,讓人們認識後,注入新元素,知道以後應該怎樣做。」吳文正(Simon)絕不馬虎。

 

IMG_8213

 

因為採訪,認識吳文正妻子霍天雯(Iman)在先。她本是社工,投身社區組織協會(SoCO),經常服務舊區長者,有新聞圖片為證,她腹大便便還靠著鐵馬,伸手向董建華遞請願信。當年我跑港聞,要找捱盡咸苦且被政府冷待的長者個案,定必找她幫忙,因為她深得深水埗等老區弱勢長者信任。

 

轉識雜誌後,家訪吳文正,細聽這資深攝影師,十多年來跑盡香港新界,如何用鏡頭凝住快被遺忘的舊區舊人舊物。開門者,竟是霍天雯!恍然大悟,啊,原來是對保育夫妻檔!吳文正在理大唸設計出身,曾當攝影記者,歷年為籠屋、舊街舊店拍下的黑白照,瀰漫濃濃的人情味,在同類作品排眾而出,一見難忘。

 

IMG_8219

 

 

後來,霍天雯辭職,全職經營文化葫蘆,一方面策劃與眾同樂的活動與展覽,宣揚本土文化(她的行政與組織能力極強),同時兼顧出版文化書籍。

 

IMG_8216 這次書展,吳文正的《街坊老店》限量珍藏版出爐,資深攝影師馮漢柱的《活埋。維多利亞》亦是誠意之作。他花了四年時間,每天去中環拍下維港「遺照」,紀錄中環填海的變化,作出無聲批判。

 

書展後,吳文正亦即將全職投入「文化葫蘆」。這幾天,兩口子長駐書展攤位,歡迎讀者入內拍照。鍾情本土文化的,經過攤位,不妨給這對有心夫妻檔,一點精神鼓勵,或者參加以下講座:

 

書展講座 從紀實攝影看香港

講者:何慶基、謝至德、馮漢柱、吳文正

日期:7月27日

時間:下午5時至6時半

地點:會展N206至8室

Wednesday, July 22, 2009

書展雜記二 : 禁書之都

 

書展預展,書商為搭建攤檔最後衝刺。穿梭在滿載新書的紙盒堆中,赫見懸著斗大的趙紫陽海報,下面是一幢幢排得工整的《改革歷程》(趙紫陽回憶錄),穿著恤衫文質彬彬的男子在書堆附近徘徊。男子很面熟,好像在報紙見過,噢,不就是……

 

與份屬報章記者的好友,戰戰兢兢上前。「終於被你們認出了,」男子含蓄一笑,遞上名片。我們猜對,他就是出版《改革歷程》的鮑樸(趙紫陽秘書鮑彤之子)。

 

鮑樸真人身型高大,語氣溫文而肯定。雖然素未謀面,他也熱情介紹身旁的妻子給我們認識(也許跟好友工作機構有關),一種君子坦蕩蕩的氣度。原來,《改革歷程》在香港已賣出5萬本,現加印新版2萬本,在書展發售。

 

我們笑言,可以找你簽名嗎?他說,有空的話,這幾天都會在田園書局的攤位,跟讀者見面。

 

IMG_8128

 

《改革歷程》,最鬧哄哄的中國禁書。有出版商說,場內的內地出版社,私底下不就是禁書入貨入得最勁的大豪客!

 

雜誌後,每年也要籌備書展專題。去年寫過自由行買禁書的盛況。今年我放假,同事撰寫別開心面的「書展頒獎台」專題,選出「最應開闢的書區」,就是「禁書區」:

 

「內地政府大唱「河蟹」,香港享有出版自由,是「禁書」天堂。《往事並不如煙》、《潛規則》在歷屆書展大受歡迎。「禁書」是自由行最有品味的手信,政府要發展創意發展旅遊,何不增設禁書區?「解禁」內地的禁書,達到真正的社會和諧。」~~ U Magazine 第190期

 

剛剛去完書展的特首,主辦機構貿發局,聽到了沒有?有這樣的膽量與氣量嗎?

 

不反對o靚模殺入書展。有言論與選擇自由,百花齊放,就是香港最珍貴的地方。

 

延伸閱讀 明報:《改革歷程》售五萬本



Tag: ,, ,

Tuesday, July 21, 2009

書展雜記一:To Read or Not to Read

 

書展眨眼20周年。去,還是不去?看,還是不看?

 

我去,在書展前一日。趁記者會之便,跟大隊去會展會場預覽。擴建後的會展,展覽廳變大,從上俯覽壯觀有餘,真有點大賣場的氣勢。

 

IMG_8125

 

有人肯買書,還好,起碼肯閱讀吧。作家潘國靈有感而發:「我成日假想寫的人多過讀的人,這個世界就會變得好荒謬」。這句,出自他早前應本刊(U Magazine)之邀,與董啟章的對談。他提到,美國去年出版一名為「To Read or Not to Read」的報告,分析美國整體閱讀量低了,閱讀能力亦低了。

 

想到郝明義的《越讀者》,書背寫著:

 

「閱讀不再有網路與書籍之分,閱讀也不再有博士與高中生之分。

這是一個沒有越界閱讀,就不成閱讀的時代。」

 

讀無止境。看得愈多,愈覺個人之渺小,本土以至珠三角知識,都未搞得掂。去到次文化堂攤檔,彭志銘亮出新書《廣東俗語正字考》:「封面咁多個字,邊個識得3個,就送本書俾佢。」

 

IMG_8142

 

結果,我只識得一個,「摩」字。你又識得幾多個?

 

翻了幾頁,電腦造字也有排造。打字打得出的,有這幾個:

 

(正寫) (粵音)

鑊黸--鑊撈

焉道--邊度

句牙--狗牙

餛飩--雲吞(原來寫做雲吞都唔啱)

狼戾--long lai

 

同場加映,《狂插煲呔》一本;一貫次文化堂風格。內附要求雙普選請願信一封,請你寄去西環給中央阿爺。

 

IMG_8149

 

 

有趣的廣東書,還有上書局的《大廣東》。廣東人,你又知廣東多少?封面那句語帶相關的「丟那媽」,聲稱在書內有出處,考你揭書眼力。

 

IMG_8137

 

不經不覺,次文化堂,書展攤位擺足廿年。下篇講新過幾年的書展「新秀」,禁書。



Tag: ,, ,

Monday, July 13, 2009

歐遊雜記一:暴走倫敦48小時

 

讓我再去一趟倫敦,我會探望各位久居倫敦的友好。

 

逗留起碼3日才夠吧,不像這次行色匆匆,只在到埗及回程前一晚暫住,趕不及跟倫敦友好們聚舊。踏進希斯路機場一刻,還在惦念著,朋友們,好好享受英倫驕陽,下次要等我啊。

 

DSC_5878

 

已經是第3次遊覽倫敦,主要景點都逛過了。都說,London Eye是幸福摩天輪,跟巴黎艾菲爾鐵塔,於戀人心中,到此一遊天荒地老,重要性是一樣的。那管,終究屹立不倒的,其實是摩天輪下的150歲Big Ben大笨鐘。

 

IMG_7379

 

IMG_8102牛津街如彌敦道如銅鑼灣,人人大包細包,一半紙袋亮著Primark商標。問牛津友好阿聰,反被取笑:「你去Selfridges,我去Primark嘛。」

 

回程誓往Primark見識,只見地面女裝部如割價超市,人頭湧湧如假日的新城市廣場,衣服貴不過20鎊,賤物鬥窮人。

 

怪不得,百年老店M&S在英國一蹶不振。服裝部被Primark和 H&M困獸,只餘超級市場仍具競爭力,在Covent Garden那家,地下超級市場人流尚可,樓上服裝部冷冷清清,跟我7年前去倫敦公幹,在此添衣時的人流,今非昔比。

 

連忙跑往附近的Belgo Centraal,混一點人氣,重溫如倫敦飯堂般熱鬧的滋味。吃著一整鍋白酒煮青口,幸福的鮮味喚起回憶。那一年,是好友C,帶我到倫敦大開眼界。有一晚,青口鍋子泛起縷縷青煙,面容變得朦朧,反而提醒了,有甚麼東西,要牢牢地緊握。

 

倫敦,緩緩在回憶長河盪漾。



Tag: ,,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