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書攤化身為70年代雜貨店,推廣紀實攝影集;又或者出版別開生面親子書,封面破格長出毛茸茸絨毛,都是我的朋友在香港書展幹的「好事」。
他她她,為了一點點的文化和保育理想,小本經營出版社,在書展追夢,誠意可嘉。
文化葫蘆 甜蜜夫妻檔 會展Hall 1A02-35
牛頭角下村清拆,文化葫蘆變出「牛下開飯」展覽,引來公眾迴響。葫蘆走入香港書展,變出一家柴米油鹽雜貨店!米缸盛滿紀錄香港的攝影集,還有舊區老店的黑白照片。
懷舊?不。葫蘆要你保育再創新。「我們要透過紀錄本土文化,讓人們認識後,注入新元素,知道以後應該怎樣做。」吳文正(Simon)絕不馬虎。
因為採訪,認識吳文正妻子霍天雯(Iman)在先。她本是社工,投身社區組織協會(SoCO),經常服務舊區長者,有新聞圖片為證,她腹大便便還靠著鐵馬,伸手向董建華遞請願信。當年我跑港聞,要找捱盡咸苦且被政府冷待的長者個案,定必找她幫忙,因為她深得深水埗等老區弱勢長者信任。
轉識雜誌後,家訪吳文正,細聽這資深攝影師,十多年來跑盡香港新界,如何用鏡頭凝住快被遺忘的舊區舊人舊物。開門者,竟是霍天雯!恍然大悟,啊,原來是對保育夫妻檔!吳文正在理大唸設計出身,曾當攝影記者,歷年為籠屋、舊街舊店拍下的黑白照,瀰漫濃濃的人情味,在同類作品排眾而出,一見難忘。
後來,霍天雯辭職,全職經營文化葫蘆,一方面策劃與眾同樂的活動與展覽,宣揚本土文化(她的行政與組織能力極強),同時兼顧出版文化書籍。
這次書展,吳文正的《街坊老店》限量珍藏版出爐,資深攝影師馮漢柱的《活埋。維多利亞》亦是誠意之作。他花了四年時間,每天去中環拍下維港「遺照」,紀錄中環填海的變化,作出無聲批判。
書展後,吳文正亦即將全職投入「文化葫蘆」。這幾天,兩口子長駐書展攤位,歡迎讀者入內拍照。鍾情本土文化的,經過攤位,不妨給這對有心夫妻檔,一點精神鼓勵,或者參加以下講座:
書展講座 從紀實攝影看香港
講者:何慶基、謝至德、馮漢柱、吳文正
日期:7月27日
時間:下午5時至6時半
地點:會展N206至8室
6 comments:
其實有關文化保育攝影近年的確很多,難得的是,吳文正在拍之餘也與初攝者談與建立私人關係。在紀錄的深層層面上,比單拍往往更深刻和有意思。不過看你的描述,可能吳文正深受他的太太影響,近年才因為紀錄舊區而為人所認識。
吳文正每次也與攝影者交談,取得同意和信任,才會拍攝的,這是基本的攝影禮貌, 解釋了為甚麼他的作品與別不同, 看來找一次談談也不錯。
他們兩夫妻, 相信是互相影響吧, 夫唱婦隨抑或婦唱夫隨, 已經不重要了。
看過你的blog才會留意一下這個攤位, 又參加了他們的講座, 他們真的辦得不錯!
人手trackback http://hangingbookshelf.blogspot.com/2009/07/09.html
謝謝你, 半空的書架. 文化葫蘆提倡的本土文化, 頗有人文關懷精神, 值得留意。
以後大家多多交流啊, :-)
我對那個用鷹o麥鍊奶做的錢箱特別有感覺! 是吊高放很特別,是古老人的智慧發明!
MiuMiu狂想Cook, 你的食譜很厲害啊!
我也喜歡那個懸在半空的錢罐,不知道現在的雜貨店還有沒有呢。買少見少了。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