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4, 2009

今天情人節


迷你紅玫瑰,含蓄微笑,盛放像高歌,頌唱愛是永恒。

花兒早在情人節前幾天,已在辦公桌伴我作戰。心中悄悄地,向著逾百嬌美小花們,唱首《玫瑰玫瑰我愛你》。只欠沒有香味,弄不成芳香玫瑰水。也好,安安靜靜的,花束不致於香氣擾人被投訴。

玫瑰身外物。最緊要心花放。今天情人節,愛別人,也要愛自己,願各位天天快樂。

Sunday, February 08, 2009

馬拉松在銅鑼灣


採訪馬拉松賽事。整條42.195公里賽道,不是在公路,便是天橋隧道,除了青馬大橋,城市景色不甚了了。直至跑到接近終點的銅鑼灣,賽道延伸至駱克道,讓途人在賽道旁打氣,才嗅到點點人氣,也讓我們得以近距離拍攝跑手英姿。


Sogo對出,銅鑼灣最繁忙地段,雙層巴士穿梭,又有Adidas賣廣告。不過跑手大概沒花心神留意這幅城市奇景。終點都在前面了,梗係專心衝線啦。


途人湊熱鬧。留意途人手上的吹氣棒,是「香港警察」的!不知Budget要多少?


打氣好肉緊!


視障選手。與領跑者步伐一致,好厲害。


在招牌下跑,都算是香港馬拉松的特色。

離開時,已屆銅鑼灣假日繁忙時間,摩肩接踵,剛好聽到背後,馬拉松健兒完成賽事後,與朋友的電話對話:「我頭先跑到銅鑼灣,已經跑不動,但係見到咁多人打氣,感動到想喊呀!」

心頭一暖。我不介意馬拉松像外國般,像一場嘉年華,市民圍觀,打氣加油,只要健兒們肯受。

Saturday, February 07, 2009

從創藝中心看社會價值

報章頭版頭條質疑石硤尾工廈改建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七成單位無人使用,批評廉租藝術工作室的成本效益,引來藝術界反駁聲討。事不關己,旁觀網絡筆戰炮火隆隆,來來去去是兩套標準、思維的衝突,沒有誰對誰錯之分,卻愈看愈疑惑:香港由媒體以至社會,單憑現在的主流標準和思維框架,有能力迎接新經濟與創意年代,所帶來的劇變與衝擊嗎?

過不了這關,奢談進步,還說甚麼珠三角龍頭一堆空話。

報道重點很簡單。報章記者在農曆新年前後一星期,其中三天的下午或黃昏到訪中心,發現七成單位關門,人流冷清,從而以「使用率」及「人流」角度,提出對成本效益的質疑。

我也是記者,細看報道手法,似曾相識。出動「使用率」(或出租率)和「人流」去衡量的事物,通常是商場,自問寫過不少。創藝中心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街市,適宜跟人山人海朝十晚十的私人商場,用同一套標準檢視嗎?值得有心人研究討論。

類似踢爆基建項目成本效益的報道,我從前跑報紙新聞,寫過數碼港與科學園,從出租率出發。畢竟涉及現兜兜公帑,租出多少是最明顯最基本的效益指標,也是最信手掂來乾手淨腳的方法。

習慣了這種效益至上的功能性思維,不止傳媒,還有社會公眾,這是最主流的價值觀。可是,utilization真的就是最重要,最無從挑剔的價值?新經濟與創意年代冒起,直接挑戰這種上了香港神枱的思維。

這幾年在雜誌混,多了時間空間發呆思考,重看數碼港與科學園的報道。好了,填滿公眾對出租率的期望了,又如何?我們懂得判斷數碼港與科學園孕育的技術與應用,有多好有多壞有多先進有多落後?這也是一個效益指標啊!比起出租率,技術搞不好,浪費程度更加嚴重。

抱歉,我不認為媒體和社會有這種鑑別和欣賞能力,遑論批評。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講求utilization衡工量值,無人會培養我們對人文、科學與美學的素質修養,以及思考框架,長期被忽視。偏偏新經濟創意年代,這些素質非常重要。

與utilization有關的新經濟項目,有易懂的經濟相關元素,尚且如此。又怎奢望藝術與創意項目,社會有追上時代的價值和視野?

創藝中心使用率的報道,功能性思維主導,並不意外。這沒有對錯,頂多討論這是否最適合的標準。我只是想,我們這些新聞從業員,在報道與新經濟和藝術創意相關的議題時,能否跳出功能思維的框架,為公眾帶出另一套標準與價值去檢視事物,並行不悖

社會幾近被功能性思維、單一主流價值壟斷。如果連記者也只用一種標準思考,媒體又帶不出新視野新思維多元角度,香港,更加悶到爆。

每件事物,必有不同標準角度。就像電盈歷年裁員,港聞角度可以是無良僱主,財經角度是止血保障股東利益,彼此互不排斥。只有電盈懷疑種票,涉及的商業道德問題,才是惟一共識。多元思考,傳統時事報道做到了,新經濟與藝術創意的題目,尚要一起摸索、努力。

今日新聞,明日黃花。價值觀與欣賞能力掛鈎,輕省點,先培養欣賞美學的能力吧,香港人可說是最不懂/不屑欣賞別人的族群之一了。基本功也摸不通,知識沒有底,互動交流不了,又怎說服人家接受一己標準?想想也心虛。

Tuesday, February 03, 2009

小人物大愛心

有意無意寫了幾個陽光故事,正能量爆燈。

訪問名人多,對於真情流露的尋常百姓,更感興趣。得悉兩位小市民,分別獲兩個國際機構頒發人道獎,好奇心來了。人道二字乍聽沉重,是怎樣的三頭六臂隱世異士,才有資格獲獎?

愛心,簡單而言。恆心與毅力,背後底蘊。

Ada何靜瑩是去年四川地震專題的被訪者。土生土長三十世代,率領二百多位義工變身「特種樂隊」,替災民先搞音樂治療,後做社區重建。跟一般災區義工,很不一樣。

去年年底,特種樂隊獲荷里活影視協會Women’s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howcase頒發「人道主義獎」,表揚對災區貢獻。終於等到這個跟進特種樂隊的機會,我打蛇隨棍上,邀約訪問。得到的,比想像的多。

憑著愛,人人都會。單一股狠勁,跑到災區,分分鐘被當局打回頭,嫌你添煩添亂。Ada與特種樂隊,有得留低,一來是早有準備。她本身是被視為中央政策智庫的「汶川地震應對政策專家行動組」成員,身負重任,樂隊也是專家行動組旗下的社區參與與行動項目,但不是NGO職業社工或救護,純屬賑災新丁。

二來,當然是,樂隊的工作有成效了。音樂治療和重建心靈,然後鼓勵災民重建社區,培養如從前公屋般的互助和自強精神,甚至是易被忽略的社區領袖培育,長遠引領災民自發睦鄰,重建生活。Ada本身是哈佛大學甘廼迪政府學院公共政策碩士,有一套領袖理論,將之應用在災區重建,概念新鮮。

其他社工及義工看到災民落力參與樂隊活動,看得心癢癢,怎來的凝聚力,大伙兒老是摸門釘呀。又怎會知道,樂隊也試過無人肯參與?隊員在災區安置點,要逐家逐戶拍門,拍足兩星期,慢慢才成氣候。

即是說,有愛心,也要有毅力和恆心。Ada只是義工,由四川地震至今,去了5次災區,少說也留了起碼4個月,最近那次是剛過的春節。

說著說著,愈覺得Ada有意思,但這是後話,另文再述。我最佩服她的堅持,可不是每個業餘義工,可以朝七晚八每天跑六場音樂治療,又或是留足三個月,百忙中不忘天天游說災民,照顧骯髒鄰居,要他們在沒有義工協助下,繼續互助自強,那管災民們天天耳邊風。

另一個被訪者,是葵涌醫院護士蘇偉生,組織劇團宣揚反歧視,07年獲紅十字會頒發香港人道年獎。足足8年,他組織病友家屬與街外有心人,表演反精神歧視劇目,還要四出參賽,作為反歧視宣傳平台,因為「大會堂觀眾點都多過醫院」,心力少點也不行。

愛心,其實很需要力氣;只願愛人互助的力量,恆心跟毅力,抵得住低氣壓與滔天巨量。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