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03, 2007

我們的30世代

這是我在今期《U Magazine》與組員阿駒合作的專題。鄰座同事C看後不禁詫異:「吓?方東昇30歲咋?仲以為佢30幾歲添!」

我們沒有訪問方東昇(無線不准旗下記者接受採訪),他是專題內提及的30世代名人名單之一。是次真正受訪的,不乏背景特別又有新鮮感,包括梁家傑選舉經理黃明樂、黎姿弟弟黎嬰、Roundtable林輝等,探討30世代的前景,是否如主流論述般灰暗。

答案是,各走各路,相比嬰兒潮一代容易平步青雲,30世代往上爬的速度相對慢了,甚至要走第三條路。

享受過 good old days的嬰兒潮,無法想像的30世代劣勢,比比皆是。例如從前讀醫是天之驕子,畢業後一定獲醫院培訓,做專科醫生,財源滾滾。又怎會想到他們的下一代,竟然因為醫管局空缺少,醫院培訓此路不通,無法考專科試,醫生鐵飯碗碎了一地。

31歲的黎嬰也面對這難題,曾覺學醫多年也懷才不遇,他結果選擇第3條路:到英國唸皮膚學碩士,回港開診所,專攻醫學美容,雖無專科資格,卻創造了新的發展機會。

至於黃明樂,認識多年了,惜各有各忙,多得這次訪問趁機聚首。打從心底佩服她放棄政務官高薪厚職的勇氣。她善良聰慧而正直,前途無可限量。

我也是30世代,採訪期間,百感交集。讀着從統計處取得,由96年至06年第3季,關於30至34歲人口組別的數據,再按計算機計計數,不無唏噓:

1) 幾乎每兩個30世代,1個單身。(已婚:27.51萬人,未婚:22.57萬,離婚分居或喪偶:11.1萬)
2) 離婚率比10年前上升42%,由96年的7300人,升至去年的1.04萬人
3) 30世代學歷高薪金少。
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數,比10年前增加93%,幾乎一倍。由96年的7.36萬人,升至06年第3季的14.69萬人
雖然高學歷的人多了,但入息中位數並無大幅變動,過去5年甚至停滯不前,維持在1.1萬元水平
月入1萬元以上的人數逐年下降(96年:32.87萬人,06年第3季:29.26萬人)
月入3萬以上的高收入人數大跌,由01年的6.47萬,大跌至06年第3季的4.71萬,比10年前的4.88萬人還要少。


收入沒有隨學歷增加,港大統計及精算學系高級講師葉兆輝直指,這是香港經濟轉型,入息向下調的反映。他發現,從前大學碩士的主力,是廿多歲初出茅蘆那一群,現在卻是30世代。我最印象深刻,是他這一句:

「可能他們發現若不提升自己,便無法晉升,但社會是否有咁多機會給他們呢?」

始終相信採訪這個專題,是有意思的,但我對着葉教授這一句,至今也不懂回應。

還是要阿Q地,用1萬1千元這個收入中位數,鼓勵一下?唏,30世代只要你月入多過1.1萬,都叫做過得去,唔駛愁呀。 :-(

2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說起方東昇, 尤記得以前一起玩debate 的歲月, 那時他才form 2, 已經很有鋒芒. 還有呂柄權, 有一陣子在電視裡天天見他們, 比見阿媽還多, 近來卻不大見他出鏡...
一晃眼人都大了.

看了你的數據才知情況這樣差. 一向我也覺得我們這一代的發展很有限, 你們的大學比我讀少2年, 那時一出來, 經濟插水, 走多了冤枉路. 不過剛和同學說起我們這一代, 他是精算師, 收入不俗, 就隨心停一停. 還提起做大律師的老友, 他更厲害!

卻又說到以前某些風頭同學, 收入際遇卻麻麻, 結論是, 還是各有前因, 都是命使然.

往後還有30年做才退休. 30年, 我們用來由bb 變成現在的人, 再多30年, 真的要好好過.

Wilson said...

30世代,總數61.19萬〔註一〕,當中14.69萬擁有大學學位,只佔不足四分之一,〔比我以為的低!〕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數多了,其所佔整個30世代的總人口比例是高於其他人口組別嗎?不然,我們又怎可以說30世代是學歷高的一群?

「學歷高薪金少」是相對其他人口組別來說的嗎?如果是的話,這比較是怎樣做的?譬如說相對40世代〔有這個用語嗎?〕而言,30世代學歷高薪金少,是合理不合理?學歷高,是應該的,因為學位多了;薪金少,也是應該的罷,因為經驗尚淺嘛。我認為,比較有力的數據是「現在的30世代和40世代的薪金差距〔其實說生活質素可能更準確〕比十年前的30世代和40世代的薪金差距大」,不知道有沒有相關的資料?

不好意思,首次留言就長篇大論。其實我並不否認現在的30世代生活艱難,但不認為用幾個簡單數據就得出這個結論。當然,你的報道反映了一個現狀,還是蠻有意思的。

其實,我認為覺得生活艱難不是問題,生活艱難的也不只是30世代這一群。重要是當你有這個意識後,你會抱怨時不予我,抑或努力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不管你怎樣定義「好」〕。畢竟我就沒有聽人說過,生活是應該不艱難的。

另外,我也是30年代。

註一:按「已婚:27.51萬人,未婚:22.57萬,離婚分居或喪偶:11.1萬」推算

Wilson said...

> 另外,我也是30年代。

變了老伯伯...我的意思是,我也是30世代的。

Anonymous said...

嘩!中晒!

CK said...

好喜歡今次你寫的這個專題,也許自己都是這個30世代吧,真的,很有共鳴。

我們這群30的人,機會太少,我眼見很多有才能有頭腦的朋友,還是鬱鬱不得志,連自信也輸掉了。

當我二十歲的時候,怎也想不到,原來到了三十,是可以如此迷失。

Anonymous said...

嗯……我都係 30 世代。
但我想說,今期人物訪問「華麗邂逅」很吸引、很好看。
努力!加油!

lamkiuwai said...

我都 31 啦,真係估唔到方東昇仲細過我 XD

講真,人工少咪人工少,小弟也是剛好過入息中位數而已。

Wah said...

我都3x了, 點解我仲係一事無成呢??????莫講退休............

John said...

說得對,我也快到30世代,感覺茫然若失。
但願我仍能信念,努力前進!
共勉之。

Anonymous said...

維持在1.1萬元水平…這個,值得驚嚇

所以嘛,老人家講得啱,讀得書多無發達啊!或者遲d可以做個20 世代,可能會更慘。到時記得預埋我,等我講d辛酸史你聽。

Anonymous said...

路人回子謙﹕

我認為專題中的統計數字還是頗具代表性的,何況博主的文章並非如你所說「用幾個簡單數據就得出這個結論」

生活應不應該艱難,或是否「必須一定要艱難」當然值得斟酌,不過,活在艱難中卻欣欣然意識不到自己身處的環境,也不見得就一定是好事。

畢竟,了解大環境,多少有助看清局限,開拓空間。有些問題不是用「我睇你唔到,我睇你唔到」就可以解決的啊。

Anonymous said...

先說明,我也是30世代的。

擁有一個碩士學位,入息過了中位數,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尚未有什麼作為,也末闖出天下。

如果說生活艱難,我倒不覺得很艱難;但要說成就,壓根兒一點也談不上。

為什麼30世代一定要攀到高位,名成利就呢?是不是不用腳踏實地,可以隨心而行,一年半載就換工,就叫做「型」?

我看到一些公司的前輩比我早10年入行,那時他們兩、三年,最多四年便升職,和我同期入行的這一輩,全部最少五年才有升職機會,還要擊敗幾個同級和差不多年資的同事才可升一級半級。到底是我們這一代資質差了?不夠努力?水平太相近?上司(即40或50世代那一批)要求高了?還是上天給我們的考驗(這個解釋最好,因為不能反駁)?

我倒有興趣想知道現在20世代,剛剛大學畢業那一批小伙子10年後會是什麼模樣。看見他們捱一晚OT便叫苦;面試的時候便問多少年內可以升做經理;差點要我把飯餵到他們的唇邊才懂張口,我差點氣絕身亡。

Wilson said...

子謙回路人回子謙〔開個玩笑,別見怪:p〕:

> 「用幾個簡單數據就得出這個結論」
這句語氣可能重了一點,恕我失言冒犯了。

或者是我對類似題目比較敏感,看過很多討論,先拋下一句「我o地真係慘喇!」然後大伙兒傷春悲秋一番,吐下一地苦水,然後呢?又一切依然,沒有甚麼改變。我的感覺是,這樣當然並無不可,卻有欠積極了。

所以我在樓上說,我認為在意識了這個現實的前提下,我們更應該努力提升自己。時代艱難了,其實也就不容許我們花費太多時間去感歎時不予我。

前幾天有機會讀到Florence文中提及的訪問原文內容,其實我收到的迅息是蠻積極的:雖然這一代人的路沒有前一些時候好走,我們當中還是有不少人憑自己的實力,嶄露頭角,闖出一片新天。

我想,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困難,也有自己獨特的機遇,實在很難比較。不管我們今日的路是不是比昨日的難走,我們還是得走下去,還是得繼續努力裝備自己,發掘屬於自己的機會。

不好意思,Florence,我又長篇大論了。

Anonymous said...

從前,有一批人來到一座山腳建立落村。山上有虎,但村民因無其他地方可去,便不得已自創一些土炮武功勤練來打虎。

經十數年拼命,再不見虎縱。村民相信已把山上的虎殲滅精光,便把短打和木棍高掛,安居樂業,把孩子們養得肥肥白白;亦沒幾多人覺得需要教孩子們武功……

再二十年後,河裡來了巨型鱷魚,把村民不分老少逐一吃了。

Anonymous said...

Thanks Florence!
睇完真的很有共鳴! 人到30歲感覺有點高不成低不就, 唔知幾時才可以衝破這關口...

"用1萬1千元這個收入中位數,鼓勵一下?唏,30世代只要你月入多過1.1萬,都叫做過得去,唔駛愁呀。"
- 1.1萬? 有點難以置信...

Anonymous said...

不由你不信...本人2000年大學畢業,在黃仁龍掌管部門打合約工6年至今,人工從未加只有減。今年30了,入息比中位數的11k還要低。看了黎嬰在醫管局時的遭遇,身同感受。

Anonymous said...

循例都要報到...

32...除左自己之外,老婆一個,女一個,女性朋友一籮(只係因為我呢行女多過男),阿爸一個阿媽一個家姐一堆,工一份,樓一間(供到死果日都未供完),車以前有依家無,股票無,投資無,積蓄都無,卡數以前有好彩依家無.胸肌無,肚腩無,胃口無,精神無......

同年紀0既,霉過我0既人大把,掂過我0既人仲多.

不過,跳左表兩年,反而覺得40世代先至慘.

30歲人有咩衫長褲短冬瓜豆腐你都可以重頭黎過,但若果高不成低不就,想轉工甚至轉行,你估30易d定40易d?

30歲"格梗黎"都仲可以同扑扑趣妹妹仔爭一口飯吃,40歲?人地當你阿爸乍!笑你阿叔又唔係.跑你又跑唔郁,醒你又未必醒過人,潮又唔夠人地潮,就算潮又比人話你扮潮.錢你又無,想去老蘭蒲你又唔夠富豪第二代一早賺左第一桶金差幾年等退休0既大爺爭...跟住隔一排就要去殯儀館送走同齡老友然後開始驚自己一個唔覺意都走埋,咁就...

30世代,原來唔駛驚.十年後至驚啦.

股怪 said...

i like this topic very much !

thks !

Leona said...

《日落巴黎》的女主角有一段對白,令我很有印象:
她說,我造過一個惡夢,夢中我已三十歲,我一驚就醒了,幸好我還未到三十,只不過造夢,鬆一口氣...
結果我在這時候才真正醒過來,其實我早已三十幾了!

這真是充分表達了女人對三十歲的恐懼

女友是高收入的單身三十世代,有一天她忽然開竅般說:我以前常常很很恐懼三十歲來臨,好像花樣年華已經過去那樣
最近想通了,我應該為我到了三十歲而高興,因為有許多人,沒有福氣享受三十歲啊

聽落好似有點道理

Florence,不瞞妳說,當未夠廿五的高妹另謀高就人工翻倍時,我曾為自己擔心得失眠...

Anonymous said...

回康爸爸:超鍾意你的回應!!!拍爛手掌!!! =)

----

小妹30零七個月,轉左工半年仍然覺得好迷失。幾個月前跟拍拖六年的男友分手,更加迷失。

原先在中大讀緊個part-time碩士學位,而家放棄了。除了因為無時間兼顧唔到,突然有種心態,唔想人有我有。而家出街唔止一街大學生,仲有一街碩士生添。讀完又如何?唔想變成第日搵工高不成低不就。

踏入三字頭,開始學識要享受人生同埋知足常樂。話之你大把人叻過自己,只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好了。珍惜現在眼前的一切,所有東西都不是必然的呢~

各位三十世代的朋友們,共勉之~ =)

Anonymous said...

幾多人工幾多升職機會,係由供求決定既,你在U做都OK啦,正如上一代炒樓都發達,只能夠講句:造物弄人!

Anonymous said...

30世代,看了不少回應,有點唏噓!

今天若抱著上一代的心態,打份工,供層樓,安份守己,未必可以無驚無險.既然社會變了,我們是新一代,也可以正面地適應新環境.

上一代一世人打一份工,好悶;Florence做記者,財經港聞特寫專訪都寫過,不是好玩得多,發掘自己多方面潛能?

上一代人買樓發達;呢一代人買股票也可以致富,去年中移動,中人壽一年升幾多,樓係97年前一年有冇升咁多?未來肯定仲有呢啲機會.資產增值速度,始終高過工資!

上一代人97年前黃金十年,各行各業達致頂峰;今天與大陸有關的行業,例如金融,會計和法律,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一代人趁97前霸到中層好位;今日佢地危機係國語講得差,中文唔會打,英文只係一般,我地呢一代平靚正,要驚係佢地先

最後要講,工資唔係反映一個人既才能,佢只係反映一個行業的利潤和增長.傳統報業,增長有限,好難有好多人工加,但不代表你努力寫的文章無人睇到.

共勉之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