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07, 2009

從創藝中心看社會價值

報章頭版頭條質疑石硤尾工廈改建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七成單位無人使用,批評廉租藝術工作室的成本效益,引來藝術界反駁聲討。事不關己,旁觀網絡筆戰炮火隆隆,來來去去是兩套標準、思維的衝突,沒有誰對誰錯之分,卻愈看愈疑惑:香港由媒體以至社會,單憑現在的主流標準和思維框架,有能力迎接新經濟與創意年代,所帶來的劇變與衝擊嗎?

過不了這關,奢談進步,還說甚麼珠三角龍頭一堆空話。

報道重點很簡單。報章記者在農曆新年前後一星期,其中三天的下午或黃昏到訪中心,發現七成單位關門,人流冷清,從而以「使用率」及「人流」角度,提出對成本效益的質疑。

我也是記者,細看報道手法,似曾相識。出動「使用率」(或出租率)和「人流」去衡量的事物,通常是商場,自問寫過不少。創藝中心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街市,適宜跟人山人海朝十晚十的私人商場,用同一套標準檢視嗎?值得有心人研究討論。

類似踢爆基建項目成本效益的報道,我從前跑報紙新聞,寫過數碼港與科學園,從出租率出發。畢竟涉及現兜兜公帑,租出多少是最明顯最基本的效益指標,也是最信手掂來乾手淨腳的方法。

習慣了這種效益至上的功能性思維,不止傳媒,還有社會公眾,這是最主流的價值觀。可是,utilization真的就是最重要,最無從挑剔的價值?新經濟與創意年代冒起,直接挑戰這種上了香港神枱的思維。

這幾年在雜誌混,多了時間空間發呆思考,重看數碼港與科學園的報道。好了,填滿公眾對出租率的期望了,又如何?我們懂得判斷數碼港與科學園孕育的技術與應用,有多好有多壞有多先進有多落後?這也是一個效益指標啊!比起出租率,技術搞不好,浪費程度更加嚴重。

抱歉,我不認為媒體和社會有這種鑑別和欣賞能力,遑論批評。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講求utilization衡工量值,無人會培養我們對人文、科學與美學的素質修養,以及思考框架,長期被忽視。偏偏新經濟創意年代,這些素質非常重要。

與utilization有關的新經濟項目,有易懂的經濟相關元素,尚且如此。又怎奢望藝術與創意項目,社會有追上時代的價值和視野?

創藝中心使用率的報道,功能性思維主導,並不意外。這沒有對錯,頂多討論這是否最適合的標準。我只是想,我們這些新聞從業員,在報道與新經濟和藝術創意相關的議題時,能否跳出功能思維的框架,為公眾帶出另一套標準與價值去檢視事物,並行不悖

社會幾近被功能性思維、單一主流價值壟斷。如果連記者也只用一種標準思考,媒體又帶不出新視野新思維多元角度,香港,更加悶到爆。

每件事物,必有不同標準角度。就像電盈歷年裁員,港聞角度可以是無良僱主,財經角度是止血保障股東利益,彼此互不排斥。只有電盈懷疑種票,涉及的商業道德問題,才是惟一共識。多元思考,傳統時事報道做到了,新經濟與藝術創意的題目,尚要一起摸索、努力。

今日新聞,明日黃花。價值觀與欣賞能力掛鈎,輕省點,先培養欣賞美學的能力吧,香港人可說是最不懂/不屑欣賞別人的族群之一了。基本功也摸不通,知識沒有底,互動交流不了,又怎說服人家接受一己標準?想想也心虛。

8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Gosh! These one is even better! Admiring it! You're damn good.

DoA said...

這篇好讀,讀著雙方的牛頭不搭馬嘴,差點悶死了。

茱利亞 said...

This is how our society being "valued", everything are "countable", even arts and hearts.

Anonymous said...

總覺得明報的記者應該做多一點功夫,除了計人流外,還應該找一些外國的同類例子比較或引進更多專家意見,那麼 JCCAC會更加被刺,更一沉百踩,更發揮了記者原來想要的效果。

但若從思考與文化研究角度探討,也許連那些在JCCAC內的所謂「藝術家」亦希望知道中心的問題出在那裡。縱觀整件事件和看著這個中心由落成開幕到現在這樣,總覺得問題其實並非如大眾般所想,可能要待時間去引證。

Dilman said...

叫那個 "經濟版" 記者, 去認真地研讀一下 經濟學 常用的一個 term: utility.

不可能只用數字去衡量一切呀!

Anonymous said...

果隻明報故仔,確實有不足地方.

藝術之地,間間都中門大開,日日人頭湧湧,可能會嚇親人,甚至似商場多過似創藝中心.

攝記協中箭,好無辜.喂,大佬,人地義工.唔通唔駛做,日日坐響度睇檔?

幾日前有隻主人家專訪,懷疑係補飛式,可能被主人家嘈過.

Anonymous said...

不過話又說回來,自從明報刊出了該篇報導報答
報道後,在JCCAC內的很多所謂藝術家突然變得反應好大,以逆向思維方式去考量,或可能是一件好事,真正刺激這批兼職攪藝術的人的神經,使他們對自己的身分作更多元的思考。

Anonymous said...

Thanks for the information!it is usefull!

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