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3, 2008

畢業的抉擇

畢業在即的學妹在Facebook,張貼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導師陳惜姿剛出爐專欄文章,想是對文中提及的擇業掙扎感同身受。又是本地新聞界待遇偏低,一如宇宙黑洞的永恒命題:

抉擇 陳惜姿     明報 12/2/08
有個三年級學生來找我,說被一間BigFour 會計師行取錄了,但自己仍是想做記者,所以不敢讓父母知道這消息。她想聽我的意見。

做老師, 「給意見」是我的一種壓力。

我明知,做記者這條路很難走,人工低,工時長,而且沒保證。她做會計師,三年後考完試可以拿幾萬元薪水。做記者呢?新人前仆後繼的入行,到最後跑出來的有幾人?

一將功成萬骨枯,滿路屍骸,幾多人做了三五七年,依然拿萬多元薪水,連置家都是問題。

雖然如此,記者仍然是令年輕人嚮往的工作,刺激又有意義。所以新聞學院是很多學生的首選,近年入來的學生,成績要求愈來愈高。我的班裏,手拿幾個A的高考狀元,大不乏人。

有記者行家知道了,都不明白為何那麼優秀的年輕人想入行,在報館裏的人不知多想跑出來啊!

行業裏有高水平的新血,當然是好,但他們能否一帆風順,要視乎時勢、際遇、性格和能力,缺一不可。那是一個極其微妙的Matrix,無人能一直領她走,她只能獨自上路。

我記得幾年前訪問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他教兒子做決定時,是這樣思考的:當你三十年後回望今天,會不會對這決定後悔?

我想我也會給她這樣一個答案,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可能有人覺得,教新聞而不強烈鼓勵學生做記者,說不過。但我真的認為,沒有非做記者不可的原因,他們念完新聞,若能成為一個有水準的讀者,已經不錯了。

因為還有一個類似《苦戀》的問題:你愛新聞行業,新聞行業愛你嗎?行頭裏有幾多機構會好好栽培年輕記者?而不只當他們是廉價勞工?


本人沒有為人師表的壓力,一時多口,過份長氣兼胡說八道,在Facebook回應如下:

XX學妹,

作為一個曾經做過報章財經、港聞和雜誌副刊的記者,看罷陳惜姿老師的文章,有少少感受:

世界很大,一頭栽進會計師樓或者新聞界,也不要把自己迫得太緊。

你的同學去考BigFour,想是對經濟和商界不抗拒。反過來想,做audit不等於入不到新聞界。如果同學捱幾年考完試,仍然好想好想做記者,那麼便轉行吧,做財經記者,有會計師底是無敵優勢,說不定積了點經驗,入了路透社Dow Jones彭博,月薪比得上做Big Four。

再說,BigFour很著重人才培訓,而本地新聞界只得零培訓。有培訓基礎,將來做那一行也不礙事。

假若選擇做記者,肯定要捱幾年低薪長工時的日子,磨蝕心志。就當是25歲前的磨練,開闊眼界,加速成長,最重要是學習如何做人。

但這亦不代表無機會跳出去。很多記者考Chevening獎學金去英國留學。此外,如果工作做得好,再遇上陳惜姿老師所說的時勢,例如從前的科網潮諸如此類,BigFour之類大公司一樣有機會找你,而且是senior一點的職位,不用由低做起「捱騾仔」。

做會計師又好做記者又好,最緊要有niche,有一技之長,可能是考一個專業,或者精於某一類工種。毋用介懷是否學以致用,找一個真正發揮才能的職位或機會吧,你們還年輕,試得起。

感慨的反而是,陳老師說行內「一將功成萬骨枯」,我恐怕最近幾年,本地業界的「一將功成」,只是那些粉絲多多的美女主播吧。


題外話,我跟商界朋友說,本地新聞機構沒有培訓,讓你出差就當栽培兼獎勵,他們一臉不可置信。「你地點樣約訪問無人教,點樣為之好報道都無人講無人指點?我地做sales都有講義教你點sell客點做powerpoint啦!這些是必要的soft skills呀!」「轉咁多次工,都未試過一間機構無training喎。」我儼如天外怪客。

缺乏系統性培訓,靠打天才波,反映了機構對人才有多重視,大概也解釋了,為何本地傳媒加速步入夕陽。

13 comments:

Amy said...

Hi Florence,
新年快樂~
無意中看到你的blog, 又是港台人, 打個招呼.
我曾當過政治記者, 我想, 最難捱的不是低薪長工時, 而是每天對著那群虛假的高官政客, 回報館再奉命按著agenda寫不是新聞的新聞.
做記者, 讓年輕人更早體會, 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

Anonymous said...

"開闊眼界,加速成長,最重要是學習如何做人"

同意你的說法,若做記者跑新聞,便不用天天呆在辦公室,可以四處走走看看,去下工廠,逛一會展覽會,親歷其境, 看到社會上的人怎在眾目睽睽下說假成真, 幾年後回望,便會發覺原來曾經得到也不少.

說起報社的training,倒讓我想起一個人, 呵呵...唉...唉...俱往已.

若沒有正式的training, 那便向身邊的同行前輩偷師, 留意他們的行文用字,取材角度, 倒也會獲益良多.

純粹口痕, 那位學妹,若做記者做得苦悶了想轉行, 香港---勝在有趙海珠.

Anonymous said...

喺黎個moment,我要爆啦:

很多年前,有一名鄉下少女叫Florence,飽學詩書後覺得生活苦悶,想出外闖一番事業.臨走時,她向名叫Daniel的村長請教,只有三字忠告:不要怕.更相約回來時再有三字相贈.

30年後,在外闖蕩的Florence,經歷過盡千帆皆不是的境況,決定不如歸去.村長當然騎鶴西去,當年的少女心中茫然,不知村長另外三字為何.此時,村長的兒子把信交給她,說先父臨終時千叮萬囑要交到她手上.一拆開,也只有三字:不要悔.

VC said...

窗外一片天, 但趙海珠主持"窩輪一眼通" 是不道德地用新聞報導員形象來誤導大眾; 幫口"發財埋便"的下流工作。

Anonymous said...

VC:
是嗎? 我從沒看過她的節目耶...只打過電話俾佢, 她都幾nice呀...驚我吾知咩叫窩輪, 很有耐心地講俾我聽, 況且, 很多事都不能盡怪她.

daniel:
你的好文, 應補上一句 "
30年後,依然是永遠的少女般清秀的,是網絡上的心靈雞湯, 在外闖蕩的Florence,經歷過盡千帆皆不是的境況,決定不如歸去.

Anonymous said...

嗯, 我是讀journal的一年班同學, 心裡還一股衝勁的, 雖然明之新聞界是怎樣一回事,但我仍"中"個頭埋去。看完各位前輩的意見, 我會好好記著, 讓自己將來在辛苦的環境中提醒自己那是非一般的學習.......

Anonymous said...

以前也曾當過財經記者, 最初感覺幾刺激, 幾新鮮, 後來進求觀點與分析, 對追逐每天的新聞的熱誠便減少了.

市道好,會計吃香,所有人都去當會計師.有沒有想過會計工時很長, 大量砌數工作, 大量標準和守則...自己是否適合?

曾想過當記者的人, 會真心想做會計嗎?一個月揾幾萬元的工作, 難道只有會計一行嗎?

畢竟, 好多人只求份工好聽又好pay, 會計的確唔輸蝕.

Anonymous said...

出色的記者...
我還停留在陳惜姿的時代,
不是說近年沒有,
只是主播已沒有主播的歷練感與壓場感,
記者亦已沒有記者的衝勁,
況且,久久也沒有讀到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

Florence Lai 黎凱欣 said...

Amy, 是的,新鮮人早些見世面是好事。也祝你新年進步, 萬事如意

窗外一片天, 你部分意見, 我也有同感。報社training,哈哈,你講到咁「吊癮」,我好想聽呢

Daniel, 你個故仔好深呀

vc, 趙海珠轉行了, 人各有志, 她的現象反映了時代實況, 也有好些記者闖出新天地的

Leang, 放心吧, 你還年輕, 試過才無悔

兩位無名氏, 如果有心去做,會計又好其他又好, 都會肯捱下去。又是一句人各有志,未做過又怎知做甚麼好

至於好記者, 陳惜姿之後, 還是有的,
只是時代變了, 人們追求不同, 風格也有異
傳媒人也要和觀眾一起進步的
講到電視台資深主播和記者,
個人認為有線張宏艷和鳳凰衛視閭丘露薇也不錯

Anonymous said...

Florence:

趙海珠根本唔配做記者,佢以為做傳媒嘅人係希望有得紅,唉!

P.S.個故事係我讀大學前聽過,估唔到本炒股書會引用番~~~~~~:)

Daniel.

茂斯 said...

這是自由市場調節的必然結果,現在傳媒業的報酬,可以請到甚麼人入行?
別說沒有培訓,現在已經出現一些連"我手寫我口"都有困難的情況了,能怎麼辦?
就算是一些成名的主播,他們出的書又有多高水平?
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還是可以看到的,但在這個視人文學科為糞土的城市氛圍裡,中文傳媒注定只能衰落下去.
或許某天,我也會發現自己原來已經慘不忍睹,那麼只好抽身而去吧.

Anonymous said...

不過,始終還是有人喜歡揸筆搵食。
例如我,真的很想試試這樣的生活。

Anonymous said...

做記者, 人工係會比其他工種低一o的, 但趣味在於, 有得鬧人、插人, 見聞也廣。如果你係不吐不快的人, 根本唔適合入big4或從商。

當然, $亦係重要, 建議學懂做財經或地產beat幫補下。做幾年又轉去做下港聞政治, 過下癮。 另外, 強烈建議年輕記者每2-3年就轉工, 不要等加人工, 跳槽才是出路。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