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07, 2007

公共建築大變身

復活節小遊戲。這是甚麼地方?



紐約?巴黎?柏林?倫敦?東京的美術館?No,雖然有點像,風格又摩登。

答案揭曉,登登登登,是近在咫尺的赤柱,Stanley。這是赤柱市政大廈,由建築署設計,線條俐落簡約,型格時尚。周末黃昏在赤柱車站附近,碰上這座清水混凝土建築物,忍不住「嘩」一聲立即拍照,充滿驚喜。

圖中是赤柱市政大廈的中庭,地面的發光玻璃,其實是樓下社區會堂的天花,一旁有松樹悄悄點綴,一幅不屬於喧鬧遊客區的,閑適靜謐的襌意畫面。開放式設計讓遊人隨時踏足中庭或大廈頂樓休憩,而不會擾亂其內的圖書館、運動場等公共設施的運作。一座屬於群眾的公共建築,不就是應該這樣開放包容的嗎?

可能,這是香港公共建築的滄海遺珠。為了撰寫香港公共建築專題,認真地研究近年的公共建築。哦,原來中央圖書館那醜陋圖則,已是十多年前的事。回歸後的公共建築物,不乏佳作,例如海防博物館及濕地公園,無形中令公共空間更能善用。

最記得訪問協助翻新維園的建築署園景師梅冬景,提到警務署建議維園的坐椅和欄杆要矮,讓老人家容易跨過,方便花市等大型活動時,疏散人群。也許這反映了香港公共空間的特殊性,原來規劃公園這公共空間時,行政效率(例如管制和疏散人群)要優先考慮,亦因此而少了高牆鐵欄,意外地令維園設計比從前開揚,卻又格外吊詭。

香港人對於公共空間的運用,被動之餘也沒有多大話事權,只有區議會和立法會代表我們的民意。添馬艦政府總部設計展覽,真不知道民意究竟佔多少分數,將來的政府總部又留了多少空間給市民?還是像現在般關起大閘架滿鐵馬?

市民享受的公共空間愈大,政府的胸襟愈廣闊。我不需要巍峨宏偉但市民免進的新政府總部,能夠體驗赤柱市政大廈那一種有型而開放的建築精神,於願足矣。

8 comments:

林綸詩 said...

我上個月都特登入左去睇這個香港最新圖書館, 好靚, 最正係: 少人. 在海傍豪吃了一餐後, 便去看書, 仲有好多cd, 借了幾張走~ 正正

辛苦你啦, 我d訪問約極都撞哂我d case research....

Happy Easter! 下次請你吃朱古力!

harlequinpan said...

不錯看喔!這個地方。

Herbert said...

好喜歡您用的詞:登登登登!

Anonymous said...

There may be more nice surprises for you about the design of our public buildings at the following website:
http://www.archsd.gov.hk/archsd_home02.asp?SC=None&Path_Lev1=4&Status=

. said...

对不起,说说香港公共空间设计上黑暗的一面.

香港不会有大型的公共广场,这是为了防止人群聚集和暴动,这是殖民地留下来的思维,不喜欢太多人群聚在一起.而且可以象城市扩散.

例如维园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四周有很多马路阻割,人群不容易聚散,生事.这点,参加过七一流行的人就应该深有体会了.设计上刻意不让人们方便前往市中心.

其他的,例如尖沙嘴的海滨广场也是如此.用水把人群隔开,方便管理,以免失控.

将来的政府新总部也是如此,设立多个大水池,就是为了不方便示威者集结,可以分而割之.

这背后反映的是管理者的理念.大陆政府很热衷修大广场,而且一定要聚散容易的.方便群众聚集的.

Anonymous said...

喂喂, Florence

我現在在港大讀緊fulltime, urban planning的master,你對規劃咁有興趣,不如你都來讀丫,得閒搵埋啊木一齊食飯丫(P.S.我的舊卡片手電沒轉)

Joe

John said...

好介紹呢~

Anonymous said...

這座大樓, 的確很好, 我非常欣賞那個圖書館, 充份利用自然光., 很有活力.., 還有平台的花園, 很像日本花園, 的確不錯.., 所以拿了獎啦!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