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無去帆船酒店(Burj al Arab)呀?」朋友知道我到過杜拜,紛紛問我。
「無。要預約兼付錢才可進入的。不過我離遠拍了一些照片。」朋友聽罷有點失望。
多謝小瑮提醒,我在出發前已知道帆船酒店的規矩:非住客要參觀嘛,請預約登記,且要付數百港元「參觀費」,全數費用於酒店餐廳用膳時扣除----那即是變相要閣下幫襯酒店了。
我走得匆忙,而且有工作在身,當然沒有預約。聽說由杜拜市中心到海邊的帆船酒店,頗長途跋涉,暗忖有時間去帆船酒店附近一睹真面目,已經是Bonus。剛巧周六下午是自由時間,我與馬來西亞的記者們溜出去,到酒店隔鄰的Madinat Jumeirah一償心願。

馬來西亞記者不像我,不看帆船酒店心不死。他們不過想到Madinat Jumeirah,仿阿拉伯城內的市集(其實是商場)逛逛,很難理解我對帆船酒店的好奇。在我眼中,這個像高檔版赤柱大街的商場,無論如何待不下去了,一於找小路到沙灘去!
要免費親近帆船酒店,遊人只有到附近的免費沙灘,拍一張「到此一遊」照。但杜拜沿海的沙灘,不少已被五星級酒店「佔領」。可想而知,我在五星級酒店內,找尋免費沙灘,簡直是緣木求魚!
我沿着運河走呀走,終於看見帆船酒店了,好宏偉哦!可惜走不了幾步,已然行人止步,連「到此一遊」照也拍不成!沙灘望不見,又看不到帆船酒店的「全身」,只好安慰自己,相片內有阿拉伯建築襯托帆船酒店,夠特別又有味道!
不只我,就算杜拜政府,也有濃厚的「帆船酒店情意結」。04年起,杜拜所有新車牌,也有帆船酒店的標誌,足見當地政府對帆船酒店引以為傲。
論地標,帆船酒店絕對成功,「杜拜=帆船酒店」的印象深入民心,那管這個地標絕對金雕玉砌。這地標的成功,並非偶然。杜拜政府在王子Sheikh Mohammed領導下(他的長兄是杜拜統治者,但軍政實權在他手中),銳意將杜拜變身國際城市,由發展旅遊到吸引外商,一定要全力做到最好。

杜拜有石油有錢賤,固然是先天優勢,最重要還是政府有決心,不惜一切。像杜拜政府全盤主導甚至控制,未必是一個城市最好的發展模式,但不得不對當地政府建立品牌的能力刮目相看:「帆船酒店」是奢華旅遊象徵,正好切合杜拜的地區品牌和旅遊市場定位:揉合阿拉伯與國際化的富裕奢華,單是一幢「帆船酒店」便世界揚名。
品牌,要不斷強化。香港的品牌,東起一個迪士尼,西起一個水療spa,四不像又無性格,那些與天比高的大廈,不過是沒有靈魂的地標。望着可望不可即的帆船酒店,我有點汗顏……(遊記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