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30, 2005

數碼扶貧:780元Laptop

尼葛洛龐蒂研發的100美元手提電腦,供窮國小孩使用,不作公開發售
laptop-crank

物慾一瞬間.

PDA手機Dopod 818Pro外形纖巧靚仔,深得我心.反正一直想把現有Tungsten E的電話簿,移植到Pocket PC,既然Pocket PC比PDA手機便宜不了多少,Dopod 818Pro取代了HP的Pocket PC,打入我的聖誕和新年wish list.

當然,要願望成真,只有自己送給自己,可我仍然嫌貴(接近5000元),而且一想起一個月前,一個關於窮國貧童使用電腦的訪問,便乖乖緊按荷包,把一張張金牛留起,留待進貢稅局交稅好了.

那個訪問,述說一個象牙塔內的偉大夢想.當電腦和互聯網主宰廿一世紀政經發展,有想過窮國小孩在沒有電腦和互聯網的環境長大,不單繼續貧窮,也無法攀上新世紀知識的階梯嗎?這個在傳播學理論稱之為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的現象,有人於心不忍,誓要數碼扶貧.他就是香港工商及科技局長曾俊華的大學"師父",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創辦人,兼暢銷書"Being Digital"作者Nicholas Negroponte(尼葛洛龐蒂).

尼葛洛龐蒂知道,發達國家售賣的電腦,對窮國貧童實在太貴,況且窮國分分鐘電力供應不穩,可能電腦得物無所用.唯有降低電腦價格,以及改良發電方法,貧童才有望受惠.

laptop-ebook研發售價100美元(780港元)laptop的意念,就此誕生;尼葛洛龐蒂帶着這部laptop的原型(prototype)周遊列國,游說各發展中國家政府,大手買入義助國民.月初,尼葛洛龐蒂在數碼港演講,我得以見識它的prototype真身--很像玩具反斗城售賣的玩具電腦呢,體積大概是一般laptop的四分之三,顏色又黃又綠,旁邊有一個攪盤,古古怪怪的,好像很易弄壞.

看真一些,它不是虛有其表.攪盤用作發電,攪動一分鐘,可支持半小時黑白屏幕顯示,無懼落後地方動輒停電.黃與綠的組合,正好是這部平價laptop的標誌,令其難以轉售(人人都知道這部電腦的出處嘛).它之所以這麼便宜,皆因一般laptop的售價,有五至六成是廣告和宣傳費,而100美元laptop省了這筆錢,再加上改良電腦屏幕,使之成本降至35美元,以及大量製造(每張訂單以百萬部計),售價得以壓低至100美元.

我奇怪這些技術不難掌握,為何電腦廠商們不肯生產這些平價laptop,專攻低價市場,人人可買,反要尼葛洛龐蒂開天闢地?他一語中的:"高價laptop的利潤高,所以廠商不屑生產平價laptop,嫌它沒錢賺"

這批平價laptop,需以政府的名義大手購買,不會散賣的.巴西,泰國及越南等地政府已首肯,各自購買過百萬部laptop給國內學童,等待明年底第一部平價laptop正式出廠,尼葛洛龐蒂夢想成真.

究竟發展中國家以至最不發達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電腦匱乏的情況有多糟糕,令這些平價laptop變得如此重要?看看國際電信聯盟(ITU)數據便略知一二








國家或地區每100國民擁有的個人電腦數目(04年)

乍得
柬埔寨
埃塞俄比亞
索馬里
印度
越南
中國
泰國
巴西
法國
台灣
日本
南韓
德國
香港
英國
美國
瑞士

0.17
0.26
0.31
0.42
1.21
1.27
4.03
6.00
10.71
48.66
52.78
54.15
54.49
56.10
58.85
60.02
74.06
82.33

當亞非拉多國,一條村落幾乎連一部電腦也沒有時,我又怎好意思隨便換掉未壞的手機與PDA?除非有人承繼,我倒不想上演數碼版的"朱門酒肉臭,路有涷死骨".

我珍惜數碼世界帶來的繁榮與進步.

延伸閱讀
One Laptop per Child(olcp)官方網頁
王志仁的部落格:一百四十美元和四十億人

Thursday, December 29, 2005

愛情經濟論

同事湯瑪士唸經濟出身,擅長用經濟學角度,「招呼」膚淺又吱喳的我。這天,湯瑪士引述壹週刊社長楊懷康描寫經濟學家佛利民,告誡一眾女生天涯何處無芳草,我差點無言而對。

話說楊懷康在今期(825期)壹週刊「無定向風」專欄,大談佛利民從統計學引伸的愛情觀。話說他的細姪Ben Stein史坦恩年青時,向他訴說與熱戀女友異地分隔之苦,佛利民便用基本的或然率理論安慰他:

「我是統計學家,我可以告訴你,倘若世間上的男人都只有一個真正配得起他的女人的話,那麼他們根本便沒有機會遇上。放開懷抱,找另一個女朋友吧。」不久,史坦恩便在校園隔鄰的Barnard College找到新女友。

我聽後不服氣,愛情怎可以用或然率比擬?我大嚷這是男人換畫的藉口,湯瑪士發表他自創的,另一套經濟學愛情偉論:男人剛遇上女人時,新鮮感令他很滿足,但是與對方相處愈久,邊際效益會遞減。於是男人不停尋找新的女人,才能滿足。

「這就是壞男人的藉口,」湯瑪士一臉嚴肅,「所以女人要跟從供求效應,不斷提升自己,保持價值,

「如果你可以將自己變到像陳年醇酒,愈放得久味道愈醇,你便厲害了。」

現實得令人咬牙切齒,儘管我心底希望自己是一枝靚酒。

So,湯瑪士和我,至今依然單身。

Wednesday, December 28, 2005

檸樂煲薑

煙雨淒迷,媲美綿綿春雨,難道春日女神緊接聖誕老人,提早訪港?最怕這些天色灰濛濛,地面濕漉漉的日子。同事安慰說,這是冬雨而已。可會是我太過多愁善感了。

Holiday mood再度發作,益發想念那些漫遊北京,東京與台北的朋友們.放假後首天上班,一切還可以,繼續的追趕新聞最前線。You know,新聞的時鐘特別無情,再提世貿已經太Out,還好我那篇政府經濟顧問郭國全評論韓農,趕及在上周六出街。有時很討厭自己在工作上,選取新聞材料貪新忘舊,自覺面目可憎,偶爾心靈疲累。遨游書海,是最大的救贖(還是逃避)???

邊聽光良的「童話」,邊看捷克小說「6封布拉格地鐵的情書」,倍覺愛情可以很荒誕乖張:世上怎會有「童話」譜出的純情守護神?「6封布拉格地鐵的情書」內,情來緣去,女主角愛上母親的初戀情人,也真夠諷刺。

但願僅存的戀愛能力(或者勇氣),除去容易受傷的因子,逃過時光洪流的洗刷,造就廣闊胸襟。曾到韓國採訪農民的芸說,韓國鄉間婦女對於港女過了30歲還未結婚,覺得不可思議。港女覺得男人吸煙喝酒乞人憎,韓婦偏偏推崇"吸煙的男人才是好男人",愛情與婚姻觀大相逕庭。不少香港記者在世貿採訪期間,見識過韓農一邊示威,一邊狠狠地喝酒抽煙的厲害。物極必反,難怪近年那些標榜女人尅制男人的韓劇,像「我的名字叫金三珣」等,特別受歡迎。

近日迷上檸樂煲薑.大冷天,驅走心底寒意.

Sunday, December 25, 2005

Perhaps.Merry X'mas

平安夜黃昏,與C和V吃下午茶,攝於太古廣場.謝謝V

我今年收到的第一張聖誕卡。帶金屬情調的啡橙色封面,綴以雪花暗花。白色英文草書寫着:

What would you like this Christmas?
Perhaps a Vacation……
Perhaps a Party……
Perhaps……


翻開聖誕卡,是電影「如果.愛」(Perhaps love)的劇照。附上一句

May this holiday season deliever your heart's desire!

對,這是電影公司的聖誕卡。祝福,我照單全收。

借花敬佛,在此順祝各位聖誕快樂 心想事成!

Friday, December 23, 2005

在柏林/香港走路

坐隧道巴路經九龍城,睡眼惺忪的我朦朦朧朧的,看見富豪酒店對面一片頹垣敗瓦,一顆心差點跳出來:那不是啟德機場大樓嘛?何時被拆掉的?那個賣車場到了那裏?我在機場關閉前後,好歹也到過機場做過幾次訪問!段段與舊機場有關的回憶層層疊疊,很不踏實,更加無法填補舊機場眼前那一片空洞.

無端莫名惆悵.待我前往九龍灣機電工程署總部,走在總部與展貿中心連接的天橋,落日映襯掛在天橋欄杆兩邊的舊機場老相片,更覺今夕何夕.

近日讀著也斯的「在柏林走路」散文集.也斯在柏林圍牆倒下後不久到達柏林,從前的地圖已失效,只好在柏林亂闖,走出柏林的新意義.後來,他再度踏足柏林,看到居民將院子翻修,露出外牆原有的紅磚,重認過去.我咀嚼著下列的文字

「我在柏林走路,老覺得自己在用雙腳走過一段一段歷史--不是博物館裏排列清楚一個時期一個時期的歷史,而是混在一起時空倒錯要你走過並且牽涉其中嘗試去理解出來的歷史.在這樣一個城市裏,建築物--或者其他文藝作品吧!--如何面對歷史?是把過去夷為平地新建大樓,還是像市中心的威廉大帝教堂那樣保存了過去戰火留下的醜陋疤痕提醒人不要忘記?又還是像福斯特新設計的國會大樓,保留了原來歷史的場地,但又加蓋透明的圓頂與它對話?

我走在佛德烈大道和菩提大道上,在古老堂皇的建築物旁邊廣場的空地上,無意中發現了地面上一個小窗口:原來這是一件精心的裝置藝術.我彎身從窗口看進去.這位當代藝術家叫我們留神眼前現實之外一個空間:在地面底下挖了一個空室,放滿空書架,那裏可容的書本數目正是納粹當年在這兒燒去的書本的數目,這空室中的空書架提醒我們當年被暴力焚掉現已不存在的書.是的,走過柏林,香港.或是任何其他城市的街頭,仔細留神,一定也可以看見不少大小不一的洞穴和隙縫,提醒大家從過去殘留到現在的種種暴力,不公和偏見.」


在柏林走路--也斯,頁83-84,牛津出版社


有點羡慕到過柏林不久的P.P喜歡柏林的新建築,我幻想這城市恰當地新舊交融,也擔心也斯當年所見的已被拆掉.讓我在這個聖誕,在香港走路吧.不少掀起動人回憶的建築,已灰飛煙滅,要我正視香港社會的高速更替,重新創造屬於這一個年代的回憶與見證,容不下感情與歷史包袱.

Thursday, December 22, 2005

冬至驕陽

還未走到地鐵出口,已冷風撲面,益發感激太陽伯伯今日大發慈悲,陽光遍地,在戶外為這最冷的冬至添點暖意.

陽光燦爛的日子,實在不應該困在辦公室.也許人同此心,今天中午上班時,地鐵特別擠迫,是一臉holiday mood的人群.也好,且讓驕陽蒸發掉許肥龍政改乞票失敗的灰暗晦氣,我們需要陽光和希望.

祝冬至愉快,早早回家大團圓!(我嘛,我的WTO研究快要出爐了,要留守編輯室呢!)

Tuesday, December 20, 2005

聖誕音樂水晶球

下午5時,曾蔭權君臨天下,落灣仔同銅鑼灣巡舖(當做賠償乎???),實行另類擾民;綜合編輯室各人意見,最佳賠償商戶的方法,應該叫18萬公務員帶頭落區消費,職級愈高,最低消費額愈大.

反正WTO後,還有一星期才到聖誕,商舖生意遲早番晒嚟,才不用煲呔落區,還是我們這些小市民,在三司十一局都要落區sell政改,高官騷泛濫,力迫各位就範下,急切需要救贖.

請享受右欄網上音樂水晶球的曼妙樂韻,尋求心靈安穩(因為是Flash,音樂會自動播放,想寧靜看blog的,煩請按音樂盒的Stop掣).關於安裝聖誕音樂水晶球,請參考風潮音樂網頁,及相關活動,如果是blogger用戶,將提供的script放在網頁範本適當地方便可.

WTO餘波,另文再談,因為我還在韓國經濟數據,自由貿易和公平貿易理論之間浮沉,掙扎上岸.

Friday, December 16, 2005

世貿花絮:窮部長.富部長

西非多國以特別服式,吸引記者注意,報道他們要求富國取消棉農補貼的訴求


149個國家部長在會展新翼閉門角力,當然不是我等記者小輩能夠入場。記者的活動空間限於會展舊翼,包括讓部長輪流上台,各自表述的舊翼七樓會議廳(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歐盟專員孟德爾森等人,在咪高峰前發言的相片或新聞影像,便在這裏拍的),各國部長自己開記者會的二樓演講廳或四樓會議室,以及由二樓大禮堂改裝的記者室。

所以,大家在新聞看到的會議報道,沒有各國如何互插血肉橫飛的場面,只有部長們企定定,重覆又重覆的官樣文章。

尋找部長
整個世貿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出席者逾萬人,單是各國政府代表已有5800人,記者3207人,非政府組織代表2167人,怎可以在茫茫人海,辦認那149個部長?

除了運氣,還有小小心得。

所有會議參加者,有一個入場證,身份憑掛頸繩的顏色,和入場證左面的色帶辨認。記者是綠色的,成員國代表(delegate)是鮮紅色。部長的證件最特別,掛頸繩鮮紅色,色帶卻是多條紅白斜間。一見「紅白」,我便有運行!

窮部長富部長
我急於訪問部長,皆因我承包了「窮部長.富部長」這個特寫題目。兩者一樣難找,強國代表如孟德爾森與薄熙來等人,一出場最少五至六個貼身跟班,難以「埋身」;弱國代表則甚少露面,好不容易讓我碰上單人匹馬的乍得(Chad)女部長,她卻答我「I’m French speaking」,雞同鴨講。

除了排場,窮國富國確有差野。富國住五星級酒店,像歐盟以港麗和港島香港里拉作大本營,還租下港麗Ballroom方便開會;美國代表住萬豪和君悅;中東卡塔爾代表住君悅和文華。非洲國家大多住在尖沙咀皇家太平洋和龍堡國際酒店,據說當中很多屬於低度發展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香港按照世貿規定,替這些國家的部長與代表訂酒店兼支付宿費,每人每天還有約一千港元津貼。

進入世貿會議會場前,要經過像機場的保安關卡,我的手袋天天被X光機照過


宣傳大轟炸
周四晚回報館開電子郵箱,十幅電郵有七幅來自歐盟,全是記者會通知,那五個歐盟新聞官也真夠勤力。

歐美兩陣營,派發新聞稿絕不手軟,宣傳極有系統,每天最少一至兩場記者會,往往成功借用最大的演講廳,又有即時傳譯。

弱國沒有資源轟炸記者,通常趕不及預訂演講廳,要窩在小型會議室開記者會,要發聲需花更多心思和努力。像倚賴種棉的西非十二國,為了傳達要求富國取消棉農補貼(補貼可讓富國棉農以低價傾銷,比窮國的棉花更平),讓西非農民得以維生的訴求,便由西非棉農協會(他們也是delegate)先行包裝記者會,由與會代表穿上由自家棉花製成的非洲特式民族服,又向記者派發新鮮採摘的棉花,吸引注意。

部長們雖無主持記者會,倒在背後「發功」,如喀麥隆部長,便靜靜坐在記者席上支持。畢竟棉花是今次世竹貿的重要議題,這個要奇招取勝的記者會,也吸引了一些傳媒目光。

儘管,歐盟曼德爾森與美國波特曼,翌日在報章上的篇幅,遠遠大於西非多國。

意大利人很率性,外貿部長Adolfo Urso(左)開記者會時在台邊盤膝而坐


部長電郵五花八門
我的「窮部長.富部長」,最後在貧富國家打宣傳戰的人力懸殊,起居的分野落墨。寫後整理部長們的名片,心頭一陣蒼涼。

歐盟,意大利,卡塔爾部長們的電郵,是政府的;洪都拉斯部長既有政府電郵,也有雅虎個人電郵;喀麥隆部長的電郵,是法國hotmail;贊比亞商貿署長電郵,是英國yahoo。

也許,一個國家能否建構電子政府,為公僕開立政府電郵戶口,是國家發展的指標。想起被訪者Rose, 24歲的Burkina Faso(一個西非小國)女孩坦率地說,她的國家沒有高樓大廈,八成是農田。來香港要花三日轉機,到達香港見到高樓大廈林立,簡直像發夢。她買一部三星手機,便幾乎花掉她一個月人工,但她仍然很興奮,香港的一切是這麼新鮮。

又想起剛剛訪問的卡塔爾部長,到上海灘Shopping買唐裝。因為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蘊藏量豐富,他的國家非常富有,天然氣多到一百年也用不完,與歐美簽訂供氣合約也簽到手軟。

我無奈,世界原本就是不平等,世貿會議場內場外,繼續弱肉強食。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05

世貿開幕跳海騷

沒有TVB直播,我在世貿會場便與世隔絕,錯過南韓農民跳海真人騷
幸好不用參加世貿第六次部長級香港會議開幕禮,否則一定錯過南韓示威者跳海的壯觀場面──會場內的官方電視畫面,直播開幕禮一節又一節官方發言,很悶。幸好無線「財雄勢大」,在記者區放了兩部等離子大電視,播放無線翡翠台及新聞台節目,成為「另類聲音」,好讓一眾記者觀看示威直播,連不諳廣東話的外國記者也跑來圍觀,一時間電視前人頭湧湧。

有外國記者問我,警察和示威者是否開戰了,我說他們只是互有碰撞。外國記者聳聳肩:「那只是很小事而已」。

在會場內悶熱至脫下大褸的我,擔心同事們在海邊,人逼人容易掉下海,卻不得不佩服韓國農民的勇氣和創意,容易draw attention,連英文報章南華早報,也花了很大篇幅報道,排版比世貿會議內容更前。

關於農民示威,且讓現場直擊的康爸爸詳細報道。

Tuesday, December 13, 2005

世貿燒豬無得食

世貿香港會議主席兼香港工商及科技局長曾俊華(右),在周一的世貿記者簡報會切燒豬,切罷燒豬卻失踪
世貿香港會議前夕(12月12日),會展舉行傳媒簡報會。以為簡介會議安排罷了,誰知大會臨尾來個舞獅兼切燒豬,世貿傳媒關係主管還要煞有介事宣布,Lion dance和cutting off the roasted pig是中國傳統的歡迎儀式,這場「大龍鳳」也真夠入鄉隨俗。

切燒豬曲終人散,燒豬卻不見了。剛相識的烏干達記者Joseph不斷問我「Where is the pork?」,,又不斷在酒會上,詢問大會侍應「pork,pork,pork」,我託詞說燒豬已預留給官員們吃,沒有我們的份兒,想吃燒豬唯有去街市買,他一臉失望。

我後來才知道,我的同事曾告訴Joseph,切好的燒豬會分給記者吃的,象徵好運云云,逗得Joseph很開心。終於明白Joseph的失望,有點後悔自己語帶敷衍,好像欺騙了他,我打算一盡地主之誼,周二到灣仔街市一帶,買一斤燒肉,讓他與其他非洲記者們,一嘗廣東燒臘好味道。

還未想好光顧哪一家燒臘店,好心的同事們提醒我,世貿會議會場不准攜帶食物入內。原因與保安無關,而是會展基於商業理由,不准與會者進食非會展餐廳提供的食物。於是,世貿會議的新聞中心,一反其他國際會議,食物應有盡有的傳統,連餅乾也沒一塊,外國傳媒們怨聲載道。

據說,香港政府曾要求會展贊助新聞中心的食物,但遭會展拒絕。會議尚未揭幕,會展已築起這道小小的貿易壁壘,盡現既得利益者如何挖空心思,取得最大利益,簡直是世貿會議裏,大小利益團體角力的示範。

唉,想吃一件燒豬罷了,幹麼弄到這麼複雜,變成反面教材?

PS: 不知是否與傳媒報道有關,今日會議正式開幕,入場時獲告知,可以帶食物進場了,我有望帶燒肉請Joseph吃.解除貿易壁壘,終究是好事.

部落格月旦世貿會議:
Miss Lee:世貿前夕街上偶拾
港燦:輪大米
Goethe:WTO
PK日記:世貿

Monday, December 12, 2005

我的教師姊妹

在九龍塘學校(小學部)留影.喜歡這裏校舍只得一層,開揚自由的環境
我有四位中學時代(中一至中五)的好姊妹。姊妹P平安夜結婚了,我們趁機上酒樓,取喜帖兼聚舊。

姊妹J的兒子小宏,唸幼稚園二年班。他平日非常好動,我們總愛逗他玩,這天他一知道P是老師後,嚇得不吭一聲,全場正襟危坐,變了另一個人。我們「加鹽加醋」,唬他P認識他的班主任,可以隨時「報串」後,他的頭垂得更低了。

小宏年紀還小,他這種相信教師權威的單純,顯得很可愛。我讀小學時,還很尊重老師的威嚴,作文寫「我的志願」時,一定寫「教師」,覺得教師很有江湖地位。

到了那個不再膜拜權威的年紀,終究知道為人師表甚艱難。教學與行政工作盤根錯節,花掉老師的大半精力,還要應付什麼基準試呀課程改革呀家長日呀家校會呀,一家學校的行政與制度,差點比企業更企業了,教學熱誠就這樣被搾乾,被蒸發。

由是,我特別敬佩一眾老師的毅力,耐心與理想,例如姊妹P與S,例如好友T(將於日後出場),例如Miss Lee。

約兩周前,我到姊妹S任教的小學,向一群小四學生講解,如何當個精靈小記者。學生很聰明,很快掌握新聞取材與訪問技巧.其實採訪技倆工多藝熟,有些更重要而無法教導的,是記者的熱誠與誠意.小孩子有興趣,自然有熱誠,但對被訪者的誠意,可無法訓練出來,要視乎個人修養.

這群小孩對人很有heart,是未來的希望.

我最愛這個校園的開揚.校舍只得地下一層,像村校般設計,卻又在都市中心,擁抱城市難得的藍天與陽光,一種得天獨厚的自由氣息.教學與創意,本來就應該衝破官僚與制度,盡情釋放 .

Friday, December 09, 2005

記者頭上釘書釘

收到世貿會議記者證那一刻,我慘叫:「點解我個頭有口釘架?」

哭笑不得。我被「起釘」了

我交給大會的相片好端端的,幹麼多了一口書釘,還要被掃描到記者證上?只見記者證上的我,頭髮無端多加了一口橫放的書釘,像一個突兀的頭箍,簡直是破相了。於是,這張貼上防偽鐳射貼紙和條碼,本應製作嚴謹,保安第一的記者證,隱隱露出一道粗心大意的尾巴。

「我是否要在頭頂佩戴一口書釘,配合記者證的相片,才能進場?」面對這樣的黑色幽默,唯有苦笑。這篇的標題由此而來,取其「頭」與「釘」切合現況,純屬好玩。

我那一組的同事,無一倖免被「起釘」。整個報館已報名的記者,粗略估計有三分之一獲此特殊待遇。也許當局(據說是香港政府新聞處)製作證件時,貪方便將相片釘在紙張上,固定位置,卻懶得在掃描前除去書釘,得出這批「傑作」。

如果連外國記者或會議代表的證件也被「起釘」,我更加尷尬了:除去書釘這麼簡單的工序也懶得做,不是粗疏懶惰還是什麼?在這樣一個高度重要的國際會議上,如此不認真的證件照片處理,簡直貽笑大方啊!

是因為申請眾多無暇處理嗎?我不知道。反正我也參加過需事先寄上相片,申請記者證的國際大型會議或典禮,像聯合國亞太領袖論壇,亞太經貿合作會議,甚至乎香港政府舉辦的回歸6周年慶典等,從未試過相片被「起釘」。

也得多謝政府新聞處,讓我對大型會議證件製作過程的粗疏紕漏,大開眼界,只好像陶傑般說句,「不給一口釘」,或者I don’t give a damn.

除了世貿記者證,每個登記採訪的記者,獲派發一個印有暗綠色「香港」字樣的黑色公事包(通常大型會議也有類似安排)。包內有:

1條繡上英文「香港世貿部長級會議2005」,紅黑雙色絨面飛龍頸巾
1個香港飛龍襟章
1本世貿會議穿梭巴士時間表
1份貿發局資料,內附設計廊9折卡
1張康文署博物館周票贈券
1支2006 Discover Hong Kong Year原子筆
5本介紹香港旅遊的小冊子,其中包括介紹「香港冬日節」
1本衛生署「防備流感大流行」錦囊


除了那條頸巾,單憑這堆資料,怎也不會與世貿扯上間係。今次世貿會議的Media Guide?沒有!難道是世貿大會提供,或者根本沒有這東西?Who knows?

12月13日至18日舉行的世貿香港會議,既近,且遠。

PS:我將會重新更新Sinablog「奶茶時光」,貼上與此blog不同的照片和內容.不過,今次破例把這篇文章同步貼在「奶茶時光」,請移玉步一Click多多支持.

Thursday, December 08, 2005

世貿與聖誕

我不時懷疑,下周在港舉辦的世貿會議,最終會反高潮--什麼南韓農民示威絕食呀,什麼灣仔交通癱瘓呀,原來統統無發生,一切不過是小兒科.

且讓公眾調節一下個人預期.沒有期望,便沒有失望.

然而,我們傳媒仍然要作最壞打算,嚴陣以待.一眾報館紛紛購入頭盔與防毒面具,還有熒光背心(嗯,記着要用英文和韓文寫上"記者"),以便在示威人潮中識別.警方知道後,淡然回應:記者唔駛買頭盔噃.語帶小題大做的意味.

無論如何,世貿期間應該挺忙碌的,雖然世貿的議題,太過複雜,香港人覺得不貼身.今天聽長春社理事黎廣德講解世貿,最深刻的一句是,有貿易就有利益衝突(Trade = Conflict of interest),我就覺得世貿有又死,無又死.世貿會議要叫停不公平的貿易手段,否則傾銷等不公平貿易手段,會繼續下去.但現實上,這沒法立即叫停的.

黎廣德引例,歐美3500億元作貿易補貼,即使世貿叫各國減低補貼,由於歐美的補貼額比發展中國家大14倍,所以減低補貼後,最終受害者仍是發展中國家.

就算我們以為,要為發展中國家伸冤,那麼比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更差的低度發展國家又如何?很多低度發展國家出口關稅全免,如果發展中國家又爭取大幅減關稅,那麼低度發展國家競爭力又減弱了,輪到低度發展國家蝕底.

所以,世貿每個成員國之間,也有一定的利益衝突,剪不斷,理還亂.

只是想到,當世貿會議開鑼時,作為會議主辦城市的香港,電視新聞與報紙頭條是灣仔交通擠塞,或者示威如何激動,世貿會議進展的新聞卻不知放到那裏去,好像很反智,我有點汗顏.

期待12月17日的來臨,因為那天是周六,亦即我的例假,總算在世貿忙碌期間稍稍歇息,回一回氣.

過了世貿,又到聖誕.這是我投身報界以來,第一次在平安夜(12月24日),聖誕節正日(12月25日)和大除夕(12月31日)放假.

各方好友們,我隆重宣布,我在12月24至27日,及31日放假.由於假期過短不足外遊,我會留港消費,再找節目.暫定節目之一是,12月24日平安夜晚上,出席中學同學Prudence的婚宴.

過往的聖誕與倒數,習慣與同事和街上遊人一起過(做聖誕街訪嘛,我也試過在街上直擊行人倒數的),不知道屬於自己的聖誕假期和新年倒數會如何!很期待呢!

PS : 經診斷後,我前幾晚咳至失眠,皆因棉胎的塵蟎所至,引起氣管敏感,服藥後已康復.有需要的話,誠意擔任醫療新聞的個案訪問,:-P

Tuesday, December 06, 2005

中國城:凝住最好的時光



「吓,去中港城?」「係去中國城呀,有媽媽生訪問,」J在電話通知我採訪工作時,我以為自己聽錯。

中國城夜總會,不就是電影「金雞」,「星星月亮太陽」,「火舞風雲」內,那種媽媽生與舞小姐煙視媚行,大豪客酒色財氣嗎?神秘一如電影裏的黑幫風雲,也許大可用普及文化那一套理論解讀,然而我此行是因為中國城周五結業,明年三月轉戰濠江,才有幸堂而皇之以普通女性身份,見識一代五星級夜總會,研究香港歡場興衰史還來不及。

放下道德與批判眼光,參觀夜總會是蠻有趣的經驗。在港23年的中國城陳設懷舊,充滿八十年代味道,連播放的歌曲也是Sealed with a Kiss,Unchained Melody等舊歌,彷彿時光倒流二十年。

那張因為顧客太少,荒廢了兩年的桌上舞(table dance)小舞台,少了狂野舞者,透明地板照射出來的閃爍燈光,空洞而落寞。

九十年代的裝修略見殘舊,流露疲態。王菲,張國榮和梅艷芳也曾經登台的雲石大舞台旁,有兩列水池,原意是襯托出金碧輝煌,我卻發現一隻「小強」在池邊走過。

老闆抱怨時不我與,廠佬北移索性北上歡場傾生意,而且金融風暴削弱消費力,生意大受打擊。我想,是香港娛樂與經濟模式轉型吧。曾幾何時,上夜總會是大豪客象徵,現在一是往私人會所,或者北上尋歡,而且傾生意模式也變了,不再依靠夜總會。況者現今這麼多女性管理人,總不成上夜總會傾生意吧!佔地6萬呎的中國城要是不轉型,不調整市場策略,仍然倚賴客人高消費,又怎樣生存?

在中國城,開一支XO要3300元,據說97前更昂貴。喝一杯橙汁或汽水,約100至130元,小姐陪坐每位每十分鐘約122元,估計普通客人開一支酒找一名小姐,埋單最低消費3500元,足以飛一趟東京,或者去上海四日三夜。


模仿西洋”金魚缸”讓顧客挑選小姐的吧台,讓小姐坐在吧台內(圖中人為侍應生)

男人呀男人,你寧願花3500元上夜總會,還要被視為「孤寒」,還是飛去東京上海或者泰國嘆世界?

而且,中國城的小姐,大部份來自內地的(當然有香港身份證),也許與北上尋歡遇上的,都是同鄉。

溫柔婉約的媽媽生,大方接受訪問與拍照,我腦袋卻一片空白,一來我的問題較個人,當眾詢問或會引起尷尬,更甚是我不斷質疑,幹麼一定要女人收錢服侍男人?幹麼女人到了廿一世紀,仍然會變成一件物件,被男人以金錢作為代價,去佔有,享樂,甚或發洩,繼續「男尊女卑」,延續買賣關係?

沒有為中國城結業感慨,只為中國城象徵的黃金時代消逝而唏噓。雕欄玉砌金碧輝煌,豪客為小姐一擲萬金,聲色犬馬豪開百支XO,一晚營業額一百萬元,甚至周五結業晚會的表演嘉賓朱咪咪與李龍基,都是屬於八十年代。中國城,凝住最好的時光。



寫完了,仍然失眠。明明日間一切正常,為了可以穿大褸而暗自高興,一蓋上被子睡覺便咳過不停,嗆著氣管,鼻水長流,無法入睡,雙眼通紅。放心,我應該不是流感,而是敏感。


八十年代大舞台

Monday, December 05, 2005

神啊!請給我多一點時間做特首



「神啊!請給我多一點時間……做特首,」恐怕這是天主教徒曾蔭權面對陳太單挑,睡前祈禱的衷心祈求。

Anson(陳太)看準時機,手執12月4日,十萬遊行人士的政治資本。估計她為零七年選特首舖路,簡直是曾蔭權的惡夢,也不計政改肯定玩完了。政治汪洋又再風起雲湧,好戲在後頭。

這麼多人上街,我也有點意外,原本估計只有6至7萬人,天曉得接近十萬呢,我今次猜錯了,卻也甘心情願。

想再考眼光,還有機會。除了立法會是否通過政改方案,還有剛開始招股的雅居樂集團.對啊,就是日日賣廣告的內地樓盤雅居樂花園,由大摩做保薦人,它的招股書厚過一本電話簿。臨近年尾,這種有中國地產概念的新股,分分鐘掛牌不久,便炒高一倍,鑊味勁濃。

Thursday, December 01, 2005

試用期滿

11月30日,新工試用期最後一天。看見表現評核表上,上司那些讚賞的評語,有點面紅。

我目前的工作是撰寫時事專題,欄目名為「新聞特寫」,毋須像舊工作般,每天跑新聞,所以近日鬧得滿城風雨的退休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梁展文封口事件,我只是旁觀者,冷對梁展文在立法會上,沒有新聞官開路下,被記者重重圍攻的尷尬。

從前做房屋新聞,有幸專訪過CM(梁的英文名)一次,也試過扳車邊,跟舊上司與他吃午飯。我認識的CM很表面,是那種進取又破格的非一般AO,很懂得搞公關,對傳媒也算友善,的確有心破除部門的官僚陋習。最記得他做專訪時,會要求攝影記者不要邊訪問邊拍照,寧願坐定定擺甫士影靚相,其實都幾要面,好重視自己的形象,以及人家的看法。也許這正促使他今次政治自殺的原因.

過往不時聽到接近CM的人埋怨,他雖有決心,志向比天高,卻剛愎自用又愛面子,會設法達到目的。以CM的進取,嘉亨灣運用酌情權增加樓面面積,也像他的性格,我只是猜不到,數口精明的他,在軍師建議下,會打出如此算盤,拋個身出去,與政府和立法會對着幹,玉石俱焚。

真相,也許永遠無從知曉。計錯數,便恨錯難返,從此退隱江湖。為官多年少人認識,到退休後才變成新聞人物上頭條,也真夠諷刺。

又有多少官員,可以像曾蔭權般否極泰來呢!不過,看完他在周三晚的電視演說,差點噴飯,鏡頭下一切也青BB,好肉酸,五分鐘演說又無新point,一味靠強勢施壓,我簡直感到厭惡:他學人家美國宣布國情咨文般,搶電視台air time宣布,卻又不像人家般,提出重要的決定(他的演說內容與兩個星期前的論調沒分別),也別說牽動人心了,這樣的公關片段失敗得很。

相熟的官員緊張地問我,究竟周日有多少人遊行。五萬人的話,他們固然驚;就算有3萬人,他們都覺得多。

我在部落格掛上遊行呼籲的絲帶,純粹希望政府可以在政制改革上多走一步。對,主導權在中央,但我的表態,起碼讓政府知道,群眾有早日普選的民主訴求,就算最後原地踏步,出過聲了,參與過了,總算無悔。

向前邁步,可能會痛。我的左腳腳背痛患,已然求診,斷症為走路姿勢不當,腳骨磨擦引起發炎,要吃消炎藥。苦楚,至今仍若隱若現。

上街也好,不上街也好,看看這段MV吧,感受香港政治過去20年的風高浪急。這是作者Freeman的話:

「從不放棄」mv, 3:16s 16.7mb
http://www.rebuildhk.com/upload/rebuildhk_05124.wmv



香港百年滄桑, 有那一次重要關頭,
不是被遺棄的...

香港割讓...
香港淪陷...保衛香港,是英國人,共產黨,國民黨 還是香港人?
中英談判...香港人的利益,不知是放在議程上的第幾位?
SARS...香港人竟然不能夠知道自己國土上,發生了什麼事!

甚至乎廿三條, 整個特區政府,可以完全跟香港人站在一個對立面!
這不是遺棄, 是什麼?

大家並沒有忘記, 只是隱隱的變成..
"香港人需要自立自強, 自求多褔" 的心態.

78歲老伯一句 "告訢我, 我能看見普選嗎?"
道盡香港一整代人的苦澀...
眼看是任人擺佈? 還是努力爭取?
香港人是要繼續被遺棄, 伸延至下一代..
還是可以扭轉香港百年來的命運!

12月4日, 可能還沒有答案,
不過, 起碼我為為香港未來努力過, 從未放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