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今期撰寫的封面故事。所謂ebook reader,即是電子書閱讀器,且把它想像如iPod、iPhone、數碼相機一類的電子潮物,遲早全城流行--時代,敵不過科技巨輪,那怕電子書閱讀器也許是過渡產品。(傳統書與電子書閱讀器可以並存)
封面的ebook reader,就是全球最潮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由網上書店Amazon推出。究竟ebook reader有幾厲害,在此分享我的報道引言:
「紙本書死期到。在法蘭克福書展,有人預言2018年,書籍全面消亡。
雖然聽來誇張,等到無書先至執書?邊個肯咁執輸。
於是電子書再起,ebook Reader (電子書閱讀器)突變潮物。網上書店 Amazon 電子書 Kindle ,上月底全球開售,加上中國品牌漢王搶閘,炒起電子書潮流,搞到我心大心細。再睇本刊直擊潮人用家現身說法,開始識驚,驚住買得太遲,升呢唔切。
潮流預告,未來半年各路閱讀器大爆發,走纖薄輕巧 touch screen 路線,電子墨水夠養眼,好過對住手機或者PDA,睇到鬥雞眼。
從此,我不用再為迫爆書櫃而懺悔,香港人更加唔讀書──讀「芒」嘛,「無書」一身輕呀!」
即是,一本0.36吋(短過一個1毫子硬幣半徑),長8吋闊5.3吋,細過一本速記簿的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可以載住1500本書。換句話說,將一本幾千頁的莎士比亞全集,或者Malcolm Gladwell的大熱新書《What the dog saw》,壓到薄過一張紙,放入閱讀器,夠型。
直擊Kindle用家梁文道(上圖左)親身示範,另找來歐陽應霽、袁彌明(上圖右)和John Ho試用中文電子書閱讀器Hanvon N516,最討好的技術,就是電子書屏幕跟紙本差不多,讀來不覺刺眼;而且價錢約2000多元,平過一部smartphone!
不過,我還是按捺著買機衝動。一來,未來半年電子閱讀器陸續出爐,而且英文電子書閱讀器與網上書店捆綁式銷售,間間也如卡啦OK般獨家試唱,暢銷作家與暢銷書分布在不同網上書店,即是一部閱讀器不能讀遍所有作家與暢銷書。
中文電子書閱讀器的官方書庫更少,暢銷書都是山寨版(極大機會是翻版)。這個局面,有可能像十年前CD面對翻版潮般,傳統書籍面對翻天覆地的電子化浪潮。就算我未買ebook reader,我也在冒汗,電子化浪潮中,沒被電子化的書本與內容,會否因為無法在互聯網或電子資料庫搜索,難以廣泛流傳,成為資訊汪洋的隱形孤島,寫了也無人知曉?
敝刊《U Magazine》沒有電子版,請購買本刊閱讀拙文。過期雜誌請往中央圖書館的逾期刊物結集本查閱。請多多指教。
謹記紙本書的書卷味與質感。立此存照。
延伸閱讀:
周日話題﹕Book of Kells, or Kindle 在未來追憶書的逝水年華
閱讀方程式﹕我們站在紙張閱讀的死亡前夕? ——他們都愛,或不愛電子書
明報:香港Kindle搶先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