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視情誼,容易為此心事難下。這一晚,我又為人情而沮喪,欲哭無淚。
工作關係,我認識了多達。他是我少有能夠成為朋友的被訪者,在工作上互相鼓勵。有一段日子,我們甚至每天電郵慰問對方,互訴心事;在生日互送禮物,以示友好。
我們不是情人。因為一些事情,彼此有了隔閡,逐漸在對方的生命裏消失。或者正確點說,他想疏遠我。
這是我心裏的一根刺。也差不多1年半了,我至今仍覺得被離棄,被迴避。有好幾次,我因為工作,或寫電郵或打電話向他查詢,他要不是藉詞有事在身,說不了幾句便收線;便是好幾天也不回電郵,我的查詢石沉大海。
被拒絕的感覺,很難受。我甚至不敢再找多達,免得自討苦吃。然而,我每兩至三個月,便要到他的公司走一趟,有機會跟他碰面。
也許上天要我正視自己的心魔,兩個月前的探訪,我竟遇上他。
錯愕的他迅即冷靜下來,邀我到他的辦公室。當日送他的禮物,仍安坐書櫃上,我一陣心酸,為那段曾經友好的關係低迴。一如所料,互道近況不夠幾句,他便以趕時間為理由,匆匆告別。這刻的多達不再親切,我只覺陌生。
我再一次被迴避了。我很害怕,情緒的傷口再次淌血,他可以逃避我,我卻避不過自己,要獨自面對一如倒翻五味架的複雜心情。
今天,我又要探訪他的公司。事前我求神拜佛,千萬別讓我再碰上他。結果我成功了,離開時卻一陣落寞,泛上心頭。愈失落,我愈心浮氣躁,手上的書也讀不下去了。
我開始憤怒,為了他,也為了自己。幹麼因為一個早已無關痛癢的人,生氣和害怕?幹麼我放不低?幹麼拔不掉心裏那根刺?
皆因我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事,無端被拒絕被疏遠被迴避,傷了自尊心。一次兩次三次,我愈想補救,以為令自己好過一點,對方卻愈想逃,我愈無自尊。我不敢面對心底最痛處。
為何我緊張這段關係?
我不想得罪人,想跟每個人也關係和諧,與多達亦然。我知道,客觀環境一日沒改變,我跟多達也不會如以往般緊密。這是天意,我無可奈何也會接受。但他的態度,令我覺得自己是個可惡的討厭鬼,自我形象大受傷害。
也許我潛意識覺得,只要跟多達和好,做回朋友,我便不會惹人討厭,生命裏少一個污點。
很傻的想法啊!
大概多達不知道我的痛楚,正如我無法知道他的想法。但這個傷口,無論如何要令它復原,讓往事隨風,學懂放手Let it go。
C勸我,解鈴還須繫鈴人,跟多達說出自己的感受吧。但,他應該不想再跟我接觸了。算吧,就算如何唏噓,人總要學着自己長大,學着接受上天的安排。
Saturday, July 30, 2005
Wednesday, July 27, 2005
Monday, July 25, 2005
Sunday, July 24, 2005
雪楠.成長
李克勤話,「唇邊輕吻是友好的表示,額頭上不止友誼」(擇自《吻別的位置》)。這樣的額頭之吻溫馨甜蜜,我感動得心也軟了,過了好幾個月仍念念不忘。
那個潮濕晦暗的初春,我凝望着3個月不到的小人兒雪楠,努力地逗她笑。她的雙眼卻半開半合,對身邊的叔叔姨姨毫不在意。還以為沒有什麼東西有本事引起嬰兒的注意,康爸爸突然一手舉高小人兒,閉着眼,深情輕吻那道比成人手掌還要小的額頭。
一秒,兩秒,康爸爸雙唇捨不得移離小雪楠,我彷彿聽到「啜」的一聲,眼前的大男人滿足而陶醉。小雪楠似乎懂事了,張開眼睜着爸爸,佻皮地一笑,俘虜了父母以至Uncle Auntie們的爆棚愛心。
我未見過康爸爸如此感性溫柔。儘管我在康爸爸與愛美媽媽大婚當日做「姊妹」,見盡他為求奪得美人歸,不惜肉麻當有趣,也不及這刻被父愛融化的輕柔,嗯,是一種難以言喻、父親特有的呵護體貼吧。
康爸爸和愛美媽媽是我的舊同事。平日精明俐落的康爸爸,是那種把硬新聞寫得頭頭是道,feature(特寫)風格也棄雕琢文字,寧取平實質樸的記者。看他寫的爸爸日記,卻是出奇的細膩,他會因為與女兒雪楠暫別(上班時交給岳母代湊),流下思念的淚水;又例如他陪伴妻子待產時的一句﹕
我第一次看的時侯,一時感觸,淚水在眼眶中徘徊不去。
也許,家庭和孩子,能激發一個男人的潛能與愛心。美國國慶那天,我緩緩地翻看G的網上相簿,看見一個用孭帶將兒子背在胸前的湊仔公,有點驚訝。
G是我的預科同學,十年前到三藩市唸大學落地生根。他聰明勤快,曾是香港十大傑出學生,我總覺得他是那些在職場扶搖直上,搏殺至上的天之驕子,事業第一感情第二。
G並沒有附和這種典型兼勢利的香港價值觀,他在加州柏克萊大學畢業後,不夠5年便結婚了,前陣子還做了父親,這樣的「家庭計劃」,在香港簡直是奢侈吧。
把兒子擁在懷裏的G眼神溫柔,散發着一股安穩踏實的氣息,這刻對G最重要的,應該是家庭。
可能男人三十而立時,便會珍惜家庭的價值。想起5年前在矽谷,因工作而結識的R。當年他剛過30。我們坐在車上迎着夕陽,我細訴對愛情的忐忑,喚起他的求愛心事。他說,在港唸書時不懂珍惜愛情,愛玩愛蒲愛獨立。直至隻身在矽谷闖天下,人年長了,開始想生活穩定,渴望成家立室,這時卻遇不上另一半,人有點落寞。
「一個男人到了30歲,便想告別吊兒郎當,尋求踏實,懂得珍惜家庭的價值,」似乎30歲令R徹底改變。
別笑我身邊這些新晉父親,沒有六件腹肌不夠健美,父愛令他們的舉手投足,比電視那些香港先生亞洲先生更加有型。我比他們年輕不了多少,成長路卻南轅北轍,他們踏上人生新階段,我還在單打獨鬥。就算是女同學,不少亦已結婚,組織家庭,這對於單身的我,實在非常非常遙遠,無法理解結婚以至為人父母的心情,所以我一定不懂編採親子故事或刊物,也沒有什麼辦法克服這盲點。
一人有一個故事,這就是成長的奧妙。當康爸爸與愛美媽媽的寶貝女兒雪楠,邊牙牙學語邊揮汗如雨時,我看到春暖花開。
**********
5星級推介: 何雪楠報道
那個潮濕晦暗的初春,我凝望着3個月不到的小人兒雪楠,努力地逗她笑。她的雙眼卻半開半合,對身邊的叔叔姨姨毫不在意。還以為沒有什麼東西有本事引起嬰兒的注意,康爸爸突然一手舉高小人兒,閉着眼,深情輕吻那道比成人手掌還要小的額頭。
一秒,兩秒,康爸爸雙唇捨不得移離小雪楠,我彷彿聽到「啜」的一聲,眼前的大男人滿足而陶醉。小雪楠似乎懂事了,張開眼睜着爸爸,佻皮地一笑,俘虜了父母以至Uncle Auntie們的爆棚愛心。
我未見過康爸爸如此感性溫柔。儘管我在康爸爸與愛美媽媽大婚當日做「姊妹」,見盡他為求奪得美人歸,不惜肉麻當有趣,也不及這刻被父愛融化的輕柔,嗯,是一種難以言喻、父親特有的呵護體貼吧。
康爸爸和愛美媽媽是我的舊同事。平日精明俐落的康爸爸,是那種把硬新聞寫得頭頭是道,feature(特寫)風格也棄雕琢文字,寧取平實質樸的記者。看他寫的爸爸日記,卻是出奇的細膩,他會因為與女兒雪楠暫別(上班時交給岳母代湊),流下思念的淚水;又例如他陪伴妻子待產時的一句﹕
「進入產房一刻正是黃昏日落,瑪麗醫院產房大玻璃,面向南區海景,我告訴不斷陣痛的AMY看看日落,可能會舒服一點。我沒有告訴她,是向下望的墳場。同一個畫面中,生與死,就是這樣的微妙,只願BB的路,走得快樂,走得有意義。」
我第一次看的時侯,一時感觸,淚水在眼眶中徘徊不去。
也許,家庭和孩子,能激發一個男人的潛能與愛心。美國國慶那天,我緩緩地翻看G的網上相簿,看見一個用孭帶將兒子背在胸前的湊仔公,有點驚訝。
G是我的預科同學,十年前到三藩市唸大學落地生根。他聰明勤快,曾是香港十大傑出學生,我總覺得他是那些在職場扶搖直上,搏殺至上的天之驕子,事業第一感情第二。
G並沒有附和這種典型兼勢利的香港價值觀,他在加州柏克萊大學畢業後,不夠5年便結婚了,前陣子還做了父親,這樣的「家庭計劃」,在香港簡直是奢侈吧。
把兒子擁在懷裏的G眼神溫柔,散發着一股安穩踏實的氣息,這刻對G最重要的,應該是家庭。
可能男人三十而立時,便會珍惜家庭的價值。想起5年前在矽谷,因工作而結識的R。當年他剛過30。我們坐在車上迎着夕陽,我細訴對愛情的忐忑,喚起他的求愛心事。他說,在港唸書時不懂珍惜愛情,愛玩愛蒲愛獨立。直至隻身在矽谷闖天下,人年長了,開始想生活穩定,渴望成家立室,這時卻遇不上另一半,人有點落寞。
「一個男人到了30歲,便想告別吊兒郎當,尋求踏實,懂得珍惜家庭的價值,」似乎30歲令R徹底改變。
別笑我身邊這些新晉父親,沒有六件腹肌不夠健美,父愛令他們的舉手投足,比電視那些香港先生亞洲先生更加有型。我比他們年輕不了多少,成長路卻南轅北轍,他們踏上人生新階段,我還在單打獨鬥。就算是女同學,不少亦已結婚,組織家庭,這對於單身的我,實在非常非常遙遠,無法理解結婚以至為人父母的心情,所以我一定不懂編採親子故事或刊物,也沒有什麼辦法克服這盲點。
一人有一個故事,這就是成長的奧妙。當康爸爸與愛美媽媽的寶貝女兒雪楠,邊牙牙學語邊揮汗如雨時,我看到春暖花開。
**********
5星級推介: 何雪楠報道
Thursday, July 21, 2005
強戰世界與連環爆炸
都7月了,青衣竟然落雹,赤角錄得陣風速度超過70公里,昨晚一晚閃電1萬次.....唉,豈非「強戰世界」的前奏?要活在當下呀!
*******
如此感慨了兩個小時後,傳來倫敦又再發生爆炸的消息,原來最危險的地方, 會繼續危險下去, 受傷的繼續受傷, 這個夏天仍然如此多事, 頭頂的電視不斷播放倫敦受襲的新聞, 人, 不禁心煩意亂.
6月飛霜, 7月落雹, 8月有什麼?
*******
如此感慨了兩個小時後,傳來倫敦又再發生爆炸的消息,原來最危險的地方, 會繼續危險下去, 受傷的繼續受傷, 這個夏天仍然如此多事, 頭頂的電視不斷播放倫敦受襲的新聞, 人, 不禁心煩意亂.
6月飛霜, 7月落雹, 8月有什麼?
Wednesday, July 20, 2005
黃面婆
從Sidekick那裏看到的測驗. 一看結果, 嘩, 唔係啩!
我真係咁醒? 定係嘲笑我係黃面婆? 抑或係我趕完稿暈陀陀的結果?
反而這個測驗有點相似,可惜我並非處女座
Discover your Zodiac Personality @ Quiz Me
|
我真係咁醒? 定係嘲笑我係黃面婆? 抑或係我趕完稿暈陀陀的結果?
反而這個測驗有點相似,可惜我並非處女座
Discover your Zodiac Personality @ Quiz Me
Tuesday, July 19, 2005
那些年少的日子
在八卦雜誌看到舊友被偷拍,感覺怪怪的。
黎嬰,藝人黎姿的弟弟,盛傳張栢芝芳心暗許,惜男方已心有所屬。
早已塵封的記憶,無情地被掀出來。十年前吧,在大學校園碰上黎嬰。大家同屬中大新亞書院,又有相同朋友,就此認識了。
我最記得他是舞林高手,總是不明白他讀醫這麼辛苦,哪有空練舞呢?當時的他已然外型俊朗,眼大心細夠gentlemen,談吐斯文有禮。「呢,黎姿個細佬呢,」這是我在校園內聽得最多,關於黎嬰的形容詞,但我從未向他求證,反正黎嬰就是黎嬰,有他的獨立生命。
倏忽十載。當日的俊朗醫科生,今日型格不減當年,添一份成熟韻味,獨當一面經營皮膚護理中心兼診所。看着雜誌的相片,既熟悉又陌生,腦內印象仍然是那個率真起勁的青年,在水塔下的大樹林走着,跳着,笑着,像一顆耀眼的明日之星------有哪個天子門生,當日不是滿懷衝勁?
回到現實,他與我相隔很遠,很遠。畢業後各散東西,見識象牙塔外如何風大雨大,濕過冷過,歷練過,從前的赤子之心,自動長了保護膜。
大概他不會再跳現代舞了,我竟然有點懷念他從前的舞姿,又或者,那些年少輕狂的歲月。
黎嬰,藝人黎姿的弟弟,盛傳張栢芝芳心暗許,惜男方已心有所屬。
早已塵封的記憶,無情地被掀出來。十年前吧,在大學校園碰上黎嬰。大家同屬中大新亞書院,又有相同朋友,就此認識了。
我最記得他是舞林高手,總是不明白他讀醫這麼辛苦,哪有空練舞呢?當時的他已然外型俊朗,眼大心細夠gentlemen,談吐斯文有禮。「呢,黎姿個細佬呢,」這是我在校園內聽得最多,關於黎嬰的形容詞,但我從未向他求證,反正黎嬰就是黎嬰,有他的獨立生命。
倏忽十載。當日的俊朗醫科生,今日型格不減當年,添一份成熟韻味,獨當一面經營皮膚護理中心兼診所。看着雜誌的相片,既熟悉又陌生,腦內印象仍然是那個率真起勁的青年,在水塔下的大樹林走着,跳着,笑着,像一顆耀眼的明日之星------有哪個天子門生,當日不是滿懷衝勁?
回到現實,他與我相隔很遠,很遠。畢業後各散東西,見識象牙塔外如何風大雨大,濕過冷過,歷練過,從前的赤子之心,自動長了保護膜。
大概他不會再跳現代舞了,我竟然有點懷念他從前的舞姿,又或者,那些年少輕狂的歲月。
Sunday, July 17, 2005
再論頭條日報
頭條日報出街近一周,觀乎大眾反應,似乎對《都市日報》不離不棄,更加忠心,特別是它的「中立」行文風格。這點我其實有點意外,因為在傳媒人眼中,這種「中立」及沒有特別角度,其實是電子傳媒的風格,即是平舖直述,只求簡潔易明。
我們有時還私下說笑,做免費報紙的新聞,只需把電台的網上新聞cut and paste便成了,不用爆獨家故仔,採寫沒有難度。想不到簡單而沒有角度,竟然成為《都市日報》的優點,我不禁反思,今時今日報紙的受眾,是什麼口味?
明顯地,《都市日報》與《頭條日報》的採寫新聞手法截然不同。《頭條日報》沿用報紙做法,新聞要有角度,行文有起承轉合有舖排,像說故事般,陳述新聞重點,包羅正反回應。
通常所謂的正反回應,就是找人批評事件。例如曾蔭權出口術叫港台停播賽馬,做記者的你即使覺得曾蔭權做得不對,也不能無端端寫句「曾蔭權唔啱」,因為「曾蔭權唔啱」是主觀意見,不是客觀事實,記者要守着「做老實人」的原則,只講出事實。
這時侯,要論一件事情的是與非,便要「找別人把口講」,行內術語叫做「搵反應」例如請立法會議員評論事件。我的作風是「做老實人」,講出事實。要鬧嘛,便引述議員如何批評事件好了,好歹也反映了一種看法,美其名令新聞立體,讓讀者多些參考角度,去分析新聞事件。
再援引7月9日,曾俊華踢爆港台一早拍板停播賽馬的新聞,看看亞視和明報如何報道:
我節錄了兩個媒體有關報道的首兩段,相信大家明白我所說的「新聞角度」、「講古仔」和「搵反應」。套用在免費報紙編採,亞視那一段風格像《都市日報》,明報一段就像《頭條日報》,各有捧場客。
至於網友認為《都市日報》沒有政治立場,倒令我想起一次高官飯局。大概是一年前吧,某問責局長宴請各文字傳媒,派代表與問責官員吃飯、交流兼放風。我一時多口,問了該局的新聞官:「《都市日報》的記者會唔會來呀?」新聞官答得爽快:「我無邀請佢地噃。」
也許新聞官覺得《都市日報》沒有威脅性,不會像其他報紙雜誌般爆新聞,隨時燒着問責局吧。論威脅,眼見晚上的地鐵,有乘客拿着《頭條日報》看得津津有味,將免費報紙拿回家,這是都市日報一報獨大時,甚少出現的現象. 我開始感受到,報紙市場又開始新一輪淘汰了。
我們有時還私下說笑,做免費報紙的新聞,只需把電台的網上新聞cut and paste便成了,不用爆獨家故仔,採寫沒有難度。想不到簡單而沒有角度,竟然成為《都市日報》的優點,我不禁反思,今時今日報紙的受眾,是什麼口味?
明顯地,《都市日報》與《頭條日報》的採寫新聞手法截然不同。《頭條日報》沿用報紙做法,新聞要有角度,行文有起承轉合有舖排,像說故事般,陳述新聞重點,包羅正反回應。
通常所謂的正反回應,就是找人批評事件。例如曾蔭權出口術叫港台停播賽馬,做記者的你即使覺得曾蔭權做得不對,也不能無端端寫句「曾蔭權唔啱」,因為「曾蔭權唔啱」是主觀意見,不是客觀事實,記者要守着「做老實人」的原則,只講出事實。
這時侯,要論一件事情的是與非,便要「找別人把口講」,行內術語叫做「搵反應」例如請立法會議員評論事件。我的作風是「做老實人」,講出事實。要鬧嘛,便引述議員如何批評事件好了,好歹也反映了一種看法,美其名令新聞立體,讓讀者多些參考角度,去分析新聞事件。
再援引7月9日,曾俊華踢爆港台一早拍板停播賽馬的新聞,看看亞視和明報如何報道:
亞洲電視新聞網站:港台新馬季停播賽馬節目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表示,兩個月前已和香港電台達成共識,新一個馬季港台將停播賽馬節目。而港台製作人員工會就表示不滿,認為政府干預港台編輯自主。
曾俊華表示,上任兩年以來,一直與廣播處處長討論香港電台的製作方針,在兩個月前已經與廣播處處長達成共識,決定港台在下個馬季起停播賽馬節目:「大家都有一個共識,賽馬今年會停播,我們已有共識,我們現在看看如何實現這個政策。」
明報:港台停播馬 5月已拍板
曾俊華踢爆 7月定奪純屬大話
【明報專訊】多次強調七月中才決定是否停播賽馬的香港電台,卻原來早已在5月已決定停播賽馬,至昨日才被工商及科技局長曾俊華公開「踢爆」後,港台才「轉口風」承認早有決定,但恐會引起公眾混亂才不公布。有立法會議員及港台馬評員怒斥港台「講大話」,有欺騙公眾之嫌,而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憂港台的編輯獨立已受影響。
工會主席麥麗貞說,對港台的決定表示遺憾及非常不滿。因港台在決定過程中,從無諮詢工會及員工,亦一直無提過早有共識,這顯示官員處理缺乏透明度。她說,工商及科技局就港台的廣播方針及方向提意見是無可厚非,但若涉及具體節目應否播放,就涉及編輯獨立問題,違反港台與政府的架構。
我節錄了兩個媒體有關報道的首兩段,相信大家明白我所說的「新聞角度」、「講古仔」和「搵反應」。套用在免費報紙編採,亞視那一段風格像《都市日報》,明報一段就像《頭條日報》,各有捧場客。
至於網友認為《都市日報》沒有政治立場,倒令我想起一次高官飯局。大概是一年前吧,某問責局長宴請各文字傳媒,派代表與問責官員吃飯、交流兼放風。我一時多口,問了該局的新聞官:「《都市日報》的記者會唔會來呀?」新聞官答得爽快:「我無邀請佢地噃。」
也許新聞官覺得《都市日報》沒有威脅性,不會像其他報紙雜誌般爆新聞,隨時燒着問責局吧。論威脅,眼見晚上的地鐵,有乘客拿着《頭條日報》看得津津有味,將免費報紙拿回家,這是都市日報一報獨大時,甚少出現的現象. 我開始感受到,報紙市場又開始新一輪淘汰了。
Thursday, July 14, 2005
十年後的香港suburb
跟上司到內地走了一趟。坐在飛翔船上,呆望泥黃色的珠江口,忽發奇想,十年八載後港珠澳大橋啟用,由中環去澳門珠海中山的時間,可能跟柴灣去天水圍差不多,港人會否像搬上深圳般,搬去澳門珠海中山呢?反正那裏樓價便宜,2000多呎單位月租不過3000人民幣,買樓也不過幾十萬元,治安又比深圳好。
唯有內地醫療設施不及香港,互聯網也上不到blogger。然而,屆時到珠三角工作的人,勢比現在更多,搬去珠海中山澳門也不出奇,分分鐘變成香港的suburb(城市外圍的社區),這又是怎樣的光景?
一時手痕玩網上地圖,點算下才知道自己去過10個國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願他日可以踏足更多的國家,更廣闊的土地,開拓視野。(有機會讀萬卷書又行萬里路便好了!)
create your own visited countries map
or vertaling Duits Nederlands
唯有內地醫療設施不及香港,互聯網也上不到blogger。然而,屆時到珠三角工作的人,勢比現在更多,搬去珠海中山澳門也不出奇,分分鐘變成香港的suburb(城市外圍的社區),這又是怎樣的光景?
一時手痕玩網上地圖,點算下才知道自己去過10個國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願他日可以踏足更多的國家,更廣闊的土地,開拓視野。(有機會讀萬卷書又行萬里路便好了!)
create your own visited countries map
or vertaling Duits Nederlands
Tuesday, July 12, 2005
頭條日報
星島集團主席何柱國與頭條日報模擬版面
我晚睡晚起,總是拿不到《都市日報》,阿Q地覺得它反正是新聞炒雜錦,沒有獨家新聞深度分析,不看也沒所謂。但,今日起要認真一點,報紙又多一個對手了:香港第二份廣泛派發的免費報紙《頭條日報》,鐵定今日(7月12 日)面世,在全港600個地點派發。
《頭條日報》是星島集團的新報紙,一些在星島工作的朋友,也被臨時抽調過去,因為《頭條日報》聲稱編採與星島獨立。你說,多一份報紙(還未計施永青在年底出那一份呢!),那麼記者的工作機會應該多了吧。
可不是呢,免費報紙毋須太多人運作,《頭條日報》的編採部只得20人,行內估計這20人很快會重回星島,最後兩份報紙會「共用資源」,預計不會製造記者空缺。可別忘記有傳統報紙,曾經屢次欠薪,行內人已有心理準備,有一天或會倒閉,幾百個新聞從業員面臨失業危機……
首份《頭條日報》有24版,港聞佔5版,娛樂佔4至5版,經濟,副刊,足球體育各佔兩版,股市報價表1版,中國及國際新聞佔1至2版,另有1版電視表,其他是廣告。
星島主席何柱國,認為免費報紙廣告市場大,還可以掙到新媒體廣告市場,才一擲萬金。究竟這個免費報紙的餅有多大,是否這麼好賺,沒有人知道;我們只知道,傳統報紙廣告增長很慢,紙價又愈來愈貴,傳統報紙愈來愈難賺錢。
Anyway,你有興趣看《頭條日報》嗎?早上7時到街上拿一份,看看自己是否喜歡吧!
*********
創世紀大結局倒數,反高潮地發現,最掂那一個角色,居然是過去99集都表現平庸,忠直有餘膽色不夠,又不見得有商業頭腦與手腕的馬志強(郭晉安飾),無端端一人搞起無煙城,真係得人驚,都唔知話佢以前禾稈冚珍珠扮豬食老虎好,定係話編劇草草收場好。又或者好似高美娜(郭可盈飾)個師傅(駱應鈞飾)話齋,學葉榮添(羅嘉良飾)咁,為自己為他人創造希望嘛,幾平庸都有突破的一日,真係名副其實的「愛的希望」。
懂得創造希望的人生,也許會快樂一點。以及,像208/209說的,「日子可以起伏,腦袋裡的問題由它們團團轉,但步伐,不可以亂。」
我晚睡晚起,總是拿不到《都市日報》,阿Q地覺得它反正是新聞炒雜錦,沒有獨家新聞深度分析,不看也沒所謂。但,今日起要認真一點,報紙又多一個對手了:香港第二份廣泛派發的免費報紙《頭條日報》,鐵定今日(7月12 日)面世,在全港600個地點派發。
《頭條日報》是星島集團的新報紙,一些在星島工作的朋友,也被臨時抽調過去,因為《頭條日報》聲稱編採與星島獨立。你說,多一份報紙(還未計施永青在年底出那一份呢!),那麼記者的工作機會應該多了吧。
可不是呢,免費報紙毋須太多人運作,《頭條日報》的編採部只得20人,行內估計這20人很快會重回星島,最後兩份報紙會「共用資源」,預計不會製造記者空缺。可別忘記有傳統報紙,曾經屢次欠薪,行內人已有心理準備,有一天或會倒閉,幾百個新聞從業員面臨失業危機……
首份《頭條日報》有24版,港聞佔5版,娛樂佔4至5版,經濟,副刊,足球體育各佔兩版,股市報價表1版,中國及國際新聞佔1至2版,另有1版電視表,其他是廣告。
星島主席何柱國,認為免費報紙廣告市場大,還可以掙到新媒體廣告市場,才一擲萬金。究竟這個免費報紙的餅有多大,是否這麼好賺,沒有人知道;我們只知道,傳統報紙廣告增長很慢,紙價又愈來愈貴,傳統報紙愈來愈難賺錢。
Anyway,你有興趣看《頭條日報》嗎?早上7時到街上拿一份,看看自己是否喜歡吧!
*********
創世紀大結局倒數,反高潮地發現,最掂那一個角色,居然是過去99集都表現平庸,忠直有餘膽色不夠,又不見得有商業頭腦與手腕的馬志強(郭晉安飾),無端端一人搞起無煙城,真係得人驚,都唔知話佢以前禾稈冚珍珠扮豬食老虎好,定係話編劇草草收場好。又或者好似高美娜(郭可盈飾)個師傅(駱應鈞飾)話齋,學葉榮添(羅嘉良飾)咁,為自己為他人創造希望嘛,幾平庸都有突破的一日,真係名副其實的「愛的希望」。
懂得創造希望的人生,也許會快樂一點。以及,像208/209說的,「日子可以起伏,腦袋裡的問題由它們團團轉,但步伐,不可以亂。」
Sunday, July 10, 2005
爆炸之後
人在香港,飛去倫敦也要十多小時。大爆炸當日唯一可做的是,致電倫敦的華人組織,詢問當地情況。雙眼在網上搜索種種倫敦華人組織網頁,尋找聯絡方法,右手已不由自主撥電話號碼,冒眛慰問遠在彼岸的顫抖的心。
忘記撥了多少次電話,直至聽到一把忙亂的女聲,說出爆炸的震慄。她是一個華人社區中心的員工,中心位置與巴士爆炸災場,僅是一個街角之遙。她還記得當天約九時半,聽到一陣比雷電更震撼的巨響。她的同事估計附近有炸彈爆炸,但她不相信,還走出門口查看,怎料一股燒焦味道撲面而來,街上的人們有點慌張,人潮快步從Euston車站湧出,有的不禁掩面痛哭。
如果我在倫敦,我也會像在英國念書的舊同事P,趕到現場採訪。也許是職業病使然,那晚深夜回到家,仍然上BBC網頁,查看被訪者提及的爆炸點所在地,以及爆炸案最新消息。透過電郵知道倫敦的友好安然無恙,終於放心了。
然而,除了機動的採訪即場情況外,我又有多大的國際視野,分析得多少局勢?
災難, 提醒人生命的可貴,要活在當下.當天,已喝了一杯可樂的我, 罕有地豁出去, 再喝一罐雀巢蜂蜜雪梨茶汽水.
做新聞,總是沉重的時侯多。港台被工商及科技局長曾俊華,提早「篤爆」下季停播賽馬,固然引起港台講大話的疑雲,接連是影響新聞自主的陰霾,簡直是唇亡齒寒了。
這些沉重的氛圍,往往把新聞工作者壓得透不過氣,這麼多年我還未習慣,不時浮起休息充電的念頭。好不容易等到周六,到沙田大會堂聽大提琴家王健演奏,棒極了!恰巧樂壇新人徐偉賢同場演出,開始喜歡這個開朗又有才華的男生。
不過他的清新氣質可能在台灣更吃香,過去半年唱片公司安排他在台灣受訓,進軍台灣市場。新一代要在香港捱出頭,沒有Twins的運氣,沒有會計師醫生律師財務分析師等專業資格(記者在香港並不算專業),還是不容易。
忘記撥了多少次電話,直至聽到一把忙亂的女聲,說出爆炸的震慄。她是一個華人社區中心的員工,中心位置與巴士爆炸災場,僅是一個街角之遙。她還記得當天約九時半,聽到一陣比雷電更震撼的巨響。她的同事估計附近有炸彈爆炸,但她不相信,還走出門口查看,怎料一股燒焦味道撲面而來,街上的人們有點慌張,人潮快步從Euston車站湧出,有的不禁掩面痛哭。
如果我在倫敦,我也會像在英國念書的舊同事P,趕到現場採訪。也許是職業病使然,那晚深夜回到家,仍然上BBC網頁,查看被訪者提及的爆炸點所在地,以及爆炸案最新消息。透過電郵知道倫敦的友好安然無恙,終於放心了。
然而,除了機動的採訪即場情況外,我又有多大的國際視野,分析得多少局勢?
災難, 提醒人生命的可貴,要活在當下.當天,已喝了一杯可樂的我, 罕有地豁出去, 再喝一罐雀巢蜂蜜雪梨茶汽水.
做新聞,總是沉重的時侯多。港台被工商及科技局長曾俊華,提早「篤爆」下季停播賽馬,固然引起港台講大話的疑雲,接連是影響新聞自主的陰霾,簡直是唇亡齒寒了。
這些沉重的氛圍,往往把新聞工作者壓得透不過氣,這麼多年我還未習慣,不時浮起休息充電的念頭。好不容易等到周六,到沙田大會堂聽大提琴家王健演奏,棒極了!恰巧樂壇新人徐偉賢同場演出,開始喜歡這個開朗又有才華的男生。
不過他的清新氣質可能在台灣更吃香,過去半年唱片公司安排他在台灣受訓,進軍台灣市場。新一代要在香港捱出頭,沒有Twins的運氣,沒有會計師醫生律師財務分析師等專業資格(記者在香港並不算專業),還是不容易。
Thursday, July 07, 2005
倫敦大爆炸
正想搜集數據回應單身公屋問題,赫見上司在我身邊團團轉,天花板吊下的電視,定格在倫敦的街道,伴嗡嗡作響的救護車和消防車警號,我意識到手頭進行中的採訪,大概可以暫停,自動歸隊採訪倫敦大爆炸。
BBC即時新聞斗大的“London Blasts”,喚起911惡夢。路透社節錄了英國首相貝理雅和爆炸目擊者的說話,貝理雅已將之定性為恐怖襲擊:
貝理雅:"It's reasonably clear there have been a series of terrorist attacks.
"It is particularly barbaric that this has happened on a day when people are meeting to try to help the problems of poverty in Africa, the long-term problems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 Whatever they do, it is our determination that they will never succeed in destroying what we hold dear in this country."
地鐵爆炸目擊者 Angelo Power:
"There were flashes of light, people were screaming and smoke began to billow into the carriage. People prayed to God...We were trapped like sardines waiting to die. I honestly thought I was going to die."
未夠24小時前,倫敦還為奪得2012奧運主辦權而亢奮。殘忍的魔鬼最愛在人們身處快樂天堂的時侯,一手掉進18層無間地獄。
歸隊工作,下回再續
BBC即時新聞斗大的“London Blasts”,喚起911惡夢。路透社節錄了英國首相貝理雅和爆炸目擊者的說話,貝理雅已將之定性為恐怖襲擊:
貝理雅:"It's reasonably clear there have been a series of terrorist attacks.
"It is particularly barbaric that this has happened on a day when people are meeting to try to help the problems of poverty in Africa, the long-term problems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 Whatever they do, it is our determination that they will never succeed in destroying what we hold dear in this country."
地鐵爆炸目擊者 Angelo Power:
"There were flashes of light, people were screaming and smoke began to billow into the carriage. People prayed to God...We were trapped like sardines waiting to die. I honestly thought I was going to die."
未夠24小時前,倫敦還為奪得2012奧運主辦權而亢奮。殘忍的魔鬼最愛在人們身處快樂天堂的時侯,一手掉進18層無間地獄。
歸隊工作,下回再續
單身公屋.無錢無屋
新聞攝影有一個不成文的「行規」,如果要自由選擇拍攝對象,要追求最佳視覺效果,那便「要女不要男,要靚不要醜,要嫩不要老」,務求由老闆到讀者也覺養眼(同時避免自己被上司剷上天花板)。看看報章那些炎炎烈日的配相,必然是短裙背心美少女,沙灘人潮離不開高叉泳衣比堅尼,便是明證。
套用在寫作,一樣見效,難怪我寫麥潤壽,大家反應麻麻。我今次寫的題目,恐怕更加趕客,但這反映了我們這些twenty something一代的尷尬處境,也就一鼓作氣寫下去了。
首先介紹背景。如果你中學以至大學畢業,月薪只有六千元,幾年沒加過人工,幾近沒積蓄。又因為政府取消居屋,不用奢望與兄弟姊妹夾份買居屋改善環境,那麼你或會符合公屋申請資格,輪侯1人單位,全屋只放得下一張床一個櫃那一種。
好景時,沒有多少年青人對這類火柴盒單位有興趣。然而,97後經濟不景及02年取消居屋後,別說中學畢業,就算是天子門生,職場的晉升階梯也幾乎攀不上,人工微薄沒錢買樓。再加上公屋擠迫戶多,原本住公屋的年青人,索性自己排隊申請新單位,於是公屋輪侯冊的年青單身申請人多了,引起政府關注:他們有氣有力賺錢,將來應該有能力置業的,這麼快便租住公屋,豈非浪費政府資源?
這個「單身人士輪侯公屋」問題,房委會已有了解決方案,打算為非長者單身申請人,設立計分制和配額制,意味年青人輪侯單身公屋單位,要多等幾年,好讓「政府資源照顧最有需要的市民」。
雖然這是重要的房屋政策,但實在太沉悶太趕客了,5月傳媒報道時,也沒有太大迴響。我這個房屋新聞記者重提舊事,因為有一個問題怎也想不通,究竟這個「單身公屋」問題,真的是青年人好食懶飛霸住公屋,是政府資源分配不均,還是我們的社會出了問題,施政跟不上經濟轉型?
如無記錯,周一(7月4日)的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有一段內容是媒體沒有報道的,這是議員對於上述公屋單身計分制和配額制的討論。我當時在場,邊聽邊反思,
採訪這個題目至今,我自覺沒資格批評這些單身公屋申請人濫用資源。我也在屋邨長大,同樣面對取消居屋後,不夠資金買私樓,改善居住環境的問題;也聽過不少大學畢業生月入五六千元,無人工加無職升,看不到前景,人浮於事,不像從前肯搏肯捱便有出頭天。
大概單身公屋問題反映的,不純粹是房屋問題,而是新一代面對人工比97前大減,晉升階梯速度緩慢,累積財富更見困難,活在這種充滿不確定的狀態,連居住的需要也解決不到,長遠肯定影響社會競爭力,是人口老化以外的挑戰。
套用在寫作,一樣見效,難怪我寫麥潤壽,大家反應麻麻。我今次寫的題目,恐怕更加趕客,但這反映了我們這些twenty something一代的尷尬處境,也就一鼓作氣寫下去了。
首先介紹背景。如果你中學以至大學畢業,月薪只有六千元,幾年沒加過人工,幾近沒積蓄。又因為政府取消居屋,不用奢望與兄弟姊妹夾份買居屋改善環境,那麼你或會符合公屋申請資格,輪侯1人單位,全屋只放得下一張床一個櫃那一種。
好景時,沒有多少年青人對這類火柴盒單位有興趣。然而,97後經濟不景及02年取消居屋後,別說中學畢業,就算是天子門生,職場的晉升階梯也幾乎攀不上,人工微薄沒錢買樓。再加上公屋擠迫戶多,原本住公屋的年青人,索性自己排隊申請新單位,於是公屋輪侯冊的年青單身申請人多了,引起政府關注:他們有氣有力賺錢,將來應該有能力置業的,這麼快便租住公屋,豈非浪費政府資源?
這個「單身人士輪侯公屋」問題,房委會已有了解決方案,打算為非長者單身申請人,設立計分制和配額制,意味年青人輪侯單身公屋單位,要多等幾年,好讓「政府資源照顧最有需要的市民」。
雖然這是重要的房屋政策,但實在太沉悶太趕客了,5月傳媒報道時,也沒有太大迴響。我這個房屋新聞記者重提舊事,因為有一個問題怎也想不通,究竟這個「單身公屋」問題,真的是青年人好食懶飛霸住公屋,是政府資源分配不均,還是我們的社會出了問題,施政跟不上經濟轉型?
如無記錯,周一(7月4日)的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有一段內容是媒體沒有報道的,這是議員對於上述公屋單身計分制和配額制的討論。我當時在場,邊聽邊反思,
陳婉嫻:「每個人也有平等機會,怎可說單身申請人浪費資源呢?現在社會轉型,青年人(對居住)有他們的要求,限制他們申請,其實是不理解青年人的需要。」
劉秀成:「青年人排隊輪公屋,反映了他們真的有住屋需求,政府何不考慮研究興建適合青年人居住的房屋?」
長毛梁國雄:「如果過去沒有公屋解決窮人住屋需要,香港經濟很難起飛。現在一個月入6000的青年,無錢進修亦無法改善生活,沒有能力獨立。政府要做的,其實是要提供資源,讓他們有棲身之所,例如宿舍之類,讓他們「抖抖氣」。如果他們有錢,又有居屋,他們都買咗啦,仲駛等公屋咩。」
採訪這個題目至今,我自覺沒資格批評這些單身公屋申請人濫用資源。我也在屋邨長大,同樣面對取消居屋後,不夠資金買私樓,改善居住環境的問題;也聽過不少大學畢業生月入五六千元,無人工加無職升,看不到前景,人浮於事,不像從前肯搏肯捱便有出頭天。
大概單身公屋問題反映的,不純粹是房屋問題,而是新一代面對人工比97前大減,晉升階梯速度緩慢,累積財富更見困難,活在這種充滿不確定的狀態,連居住的需要也解決不到,長遠肯定影響社會競爭力,是人口老化以外的挑戰。
Tuesday, July 05, 2005
授勳奇遇鐵達尼
全世界都熱捧Rain,這個有點像黃又南的韓星了,我竟然在這裏講,比Rain年紀大一倍有多的麥潤壽,會否太不識趣?
Well,我沒接觸過Rain,無資格講佢,但我上周才訪問過麥潤壽。真的,我聽見麥Sir哭了,我看不見的悲傷眼淚,緩緩滑下他的面頰。
誰叫我是港聞記者,我不用追訪Rain,反而要爭分奪秒查訪,上周五公布的授勳名單,有那些有趣的大小人物。揭着揭着,那疊幾十頁厚的名單,浮現一個熟悉的名字:
做DJ做到攞榮譽勳章(都算是特區版荷蘭水蓋),如此小故事,橫看竪看也夠引人入勝吧!可惜我真的未聽過「星空奇遇鐵達尼」,只知道麥潤壽曾經透過大氣電波尋人,找他那位患了老人痴呆症的母親。也記得他年初時母親去世當日,強忍悲痛主持節目,只為了引導那位參加大陸遊學團,卻離團出走廿日的中學生許景霖,向父母認錯,而這是許景霖失踪後,第一次接受公開訪問,當日頗為轟動。
我以為,他獲得勳章,是因為許景霖事件的。叫一個反叛的中學生知錯能改啊,很有社會意義,授勳的說服性強得多了。
跟麥潤壽做電話訪問,人家喜氣洋洋時,我不識相地問,你會將這勳章送給亡母嗎?電話另一邊突然哽咽,
「這個榮譽……媽媽也不知道了……媽媽逝世是一生最不開心的事,」我隱約聽到他在嗚咽,感受到他的心,在抽搐。
「但你做了很多事呢,你的媽媽是知道的,」我嘗試開解。
「我就是做了這些事情,沒有時間陪她,」接下來一片靜默。
這一段真情流露,絕對煽情,放在報章上,可讀性極高,我也交足功課。令我深思的,反而是他後來的一段話:
「人生沒可能沒有不如意的事,但可以有不同的驚喜,每人付出便有回報,只不過多人中途放棄,看不到回報,」他說的,是勳章,是個人經歷,也是生活──他今年失去至親(母親),也即將多了一名至親(女兒十月出生)。
這種積極,雖說是麥潤壽的招牌,要堅持也不容易。怪不得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親身提名麥潤壽授勳,畢竟教統局的提名通常是教育界中人,麥潤壽的提名簡直是破格了(也慶幸羅范夠開通,才會提名他)。
寫完稿的一剎那,也被感染到積極的力量,想做一點積極的事(當報章記者的,習慣雞蛋裏挑骨頭,從而尋找批判的動力)。其實,我有一個鼓舞人心的寫作計劃,已完成近80%,正在找出版社,但我是nobody,這一步很不容易。我的寫作計劃,不過是想幫助別人,讓有需要的人振作吧了,神啊,可否引領我順利完成啊!我何時才遇上生命的驚喜?
Well,我沒接觸過Rain,無資格講佢,但我上周才訪問過麥潤壽。真的,我聽見麥Sir哭了,我看不見的悲傷眼淚,緩緩滑下他的面頰。
誰叫我是港聞記者,我不用追訪Rain,反而要爭分奪秒查訪,上周五公布的授勳名單,有那些有趣的大小人物。揭着揭着,那疊幾十頁厚的名單,浮現一個熟悉的名字:
麥潤壽先生
麥先生致力向社會推動及灌輸樂觀積極的精神,貢獻良多,現獲頒授榮譽勳章
做DJ做到攞榮譽勳章(都算是特區版荷蘭水蓋),如此小故事,橫看竪看也夠引人入勝吧!可惜我真的未聽過「星空奇遇鐵達尼」,只知道麥潤壽曾經透過大氣電波尋人,找他那位患了老人痴呆症的母親。也記得他年初時母親去世當日,強忍悲痛主持節目,只為了引導那位參加大陸遊學團,卻離團出走廿日的中學生許景霖,向父母認錯,而這是許景霖失踪後,第一次接受公開訪問,當日頗為轟動。
我以為,他獲得勳章,是因為許景霖事件的。叫一個反叛的中學生知錯能改啊,很有社會意義,授勳的說服性強得多了。
跟麥潤壽做電話訪問,人家喜氣洋洋時,我不識相地問,你會將這勳章送給亡母嗎?電話另一邊突然哽咽,
「這個榮譽……媽媽也不知道了……媽媽逝世是一生最不開心的事,」我隱約聽到他在嗚咽,感受到他的心,在抽搐。
「但你做了很多事呢,你的媽媽是知道的,」我嘗試開解。
「我就是做了這些事情,沒有時間陪她,」接下來一片靜默。
這一段真情流露,絕對煽情,放在報章上,可讀性極高,我也交足功課。令我深思的,反而是他後來的一段話:
「人生沒可能沒有不如意的事,但可以有不同的驚喜,每人付出便有回報,只不過多人中途放棄,看不到回報,」他說的,是勳章,是個人經歷,也是生活──他今年失去至親(母親),也即將多了一名至親(女兒十月出生)。
這種積極,雖說是麥潤壽的招牌,要堅持也不容易。怪不得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親身提名麥潤壽授勳,畢竟教統局的提名通常是教育界中人,麥潤壽的提名簡直是破格了(也慶幸羅范夠開通,才會提名他)。
寫完稿的一剎那,也被感染到積極的力量,想做一點積極的事(當報章記者的,習慣雞蛋裏挑骨頭,從而尋找批判的動力)。其實,我有一個鼓舞人心的寫作計劃,已完成近80%,正在找出版社,但我是nobody,這一步很不容易。我的寫作計劃,不過是想幫助別人,讓有需要的人振作吧了,神啊,可否引領我順利完成啊!我何時才遇上生命的驚喜?
Sunday, July 03, 2005
法國遊記之三:小城故事
抱歉這星期失踪了。因為一些令人氣憤的事,我沮喪了好幾天,覺得很委屈,自信差點跌落谷底,卻加強了他日重回校園,充實自己的決心,只欠金錢。
忘記背後,講多無謂,先跟大家分享遊記第三集,讓眼睛去旅行:
*******
嚐過尼斯的渡假式逸樂,我開始回味小城的寧靜樸實。夾在康城與尼斯之間的濱海小城安蒂貝(或翁提安,Antibes),是我的最愛。
這小城是法國的遊艇中心之一。走過地產經紀門口,貼了不少賣船廣告,每隻動輒75萬歐羅(近750萬港元),再走遠點到它的小港口,欣賞豪華遊艇的架勢,已是很好的黃昏餘興節目了。
遊艇可望不可即,瀏覽小城的樸實石屋,穿梭石砌的小巷之間,才是我那杯茶。法國旅遊局是這樣介紹Antibes的:
我喜歡Antibes,因為它的民風純樸友善,會跟遊客友善揮手;因為它臨海而小屋建築優美,自成一角悠閒寫意。
同樣,我也喜歡中世紀山中古城St Paul de Vence的St Paul Village。它距離尼斯1小時巴士車程(從尼斯乘400號巴士),走在小城就如走進中世紀,屋子用石砌的,小石屋緊靠在一起,地下的店子全是高檔的藝廊,令小城洋溢不吃人間煙火的脫俗氣質。距離古城15分鐘路程,還有著名的梅格基金會美術館,有Chagall和Miro的作品。
怎麼說呢?對着這兩個小城,我詞窮,要徹底讓路給影像,訴說未完的小城遊記。稍後,我會跟大家分享電影「天使愛美麗」和「日落巴黎Before Sunset」的景點之旅。
多謝C,多謝J,沒有你們,便沒有這個豐盛而逍遙的法國小旅行。
Antibes海濱小城外觀
Antibes小城內的廣場
海邊的Antibes
Antibes小街風情
St Paul山城外觀
St Paul山城的小街,掛了中世紀的商店招牌
St Paul山城的噴泉
忘記背後,講多無謂,先跟大家分享遊記第三集,讓眼睛去旅行:
*******
嚐過尼斯的渡假式逸樂,我開始回味小城的寧靜樸實。夾在康城與尼斯之間的濱海小城安蒂貝(或翁提安,Antibes),是我的最愛。
這小城是法國的遊艇中心之一。走過地產經紀門口,貼了不少賣船廣告,每隻動輒75萬歐羅(近750萬港元),再走遠點到它的小港口,欣賞豪華遊艇的架勢,已是很好的黃昏餘興節目了。
遊艇可望不可即,瀏覽小城的樸實石屋,穿梭石砌的小巷之間,才是我那杯茶。法國旅遊局是這樣介紹Antibes的:
Antibes 是古希臘人在蔚藍海岸建造的第一個城市。中世紀時代,這裏曾經是戰略重地,從Chateau Grimaldi(格利馬爾古堡)及Fort Carre(方堡壘)的軍事建築外型,便可了解一番。Antibes的歷史背景及優美的海岸風光,更吸引了名畫家畢卡索選擇於此作為畫室,現今他的故居格利馬爾古堡已被改建為畢卡索美術館,展出他Antibes所作的藝術品。
我喜歡Antibes,因為它的民風純樸友善,會跟遊客友善揮手;因為它臨海而小屋建築優美,自成一角悠閒寫意。
同樣,我也喜歡中世紀山中古城St Paul de Vence的St Paul Village。它距離尼斯1小時巴士車程(從尼斯乘400號巴士),走在小城就如走進中世紀,屋子用石砌的,小石屋緊靠在一起,地下的店子全是高檔的藝廊,令小城洋溢不吃人間煙火的脫俗氣質。距離古城15分鐘路程,還有著名的梅格基金會美術館,有Chagall和Miro的作品。
怎麼說呢?對着這兩個小城,我詞窮,要徹底讓路給影像,訴說未完的小城遊記。稍後,我會跟大家分享電影「天使愛美麗」和「日落巴黎Before Sunset」的景點之旅。
多謝C,多謝J,沒有你們,便沒有這個豐盛而逍遙的法國小旅行。
Antibes海濱小城外觀
Antibes小城內的廣場
海邊的Antibes
Antibes小街風情
St Paul山城外觀
St Paul山城的小街,掛了中世紀的商店招牌
St Paul山城的噴泉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