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時亨。在颶風中鞠躬致歉(數年前的細價股事件)。在颶風中匆匆謝幕。
事出突然,又是腦血管瘤。開始懷疑,這類腦血管瘤,是否隱性都市病。這幾年至少有兩位親朋罹患,直至中風才發現,惜已太遲。難道要及早做腦素描一類檢查才成?腦血管瘤爆裂,往往毫無先兆,令人防不勝防。我對此所知不多,歡迎醫療專業朋友補充。
聽到馬局長辭職那一刻,想起馬太王培琪。她要支持丈夫抗病,又不能在人前軟弱,還要直接面對親朋各界的查詢與慰問。親情愛情,此刻最重要。要堅強面對的,不止病人,還有容易被忽略的,病人的伴侶。
幾年前,訪問過馬太。她是虔誠基督徒,訪問前要跟她一起祈禱,雖然我沒宗教信仰。這次,我會主動祈禱,盼神賜予馬局長一家力量,對抗病魔。謹祝早日康復。
我不知明天的道路,每一天只為主活,
我不借明天的太陽,因明天或許陰暗;
我不要為將來憂慮,因我信主的應許,
我今天要與主同行,因衪知前面如何。
有許多未來的事情,
我現在不能識透,
但我知誰管著明天,
我也知誰牽我手。
~~《我知誰管著明天》
Wednesday, June 25, 2008
Wednesday, June 18, 2008
學習向工作微笑
跟同事S採訪。一個訪問,4隻金牛(座):兩個被訪者、攝影師、和我,應該來一場麻雀。遇上我這種牛「口趙」玫瑰--不斷喝著玫瑰花茶的,只欠未吃下花瓣,「牛」得可以。嘿,工作時就像一頭牛,只懂做做做,還不是牛,執著的金牛?
又是要趕稿的周三,牛牛要勞動,通常沒表情的,嚇得旁人以為牛牛耍「黑面」。其實是不懂放鬆笑笑而已,哎唷,肩膊肌肉又痛又實,老牛先兆,笑不出來。也許,向工作微笑,會好一點,起碼臉部肌肉有丁點運動,有助延緩老牛衰老,反正這陣子少做facial。
好的,向著我那空白的Word document,笑笑笑笑笑。待我交稿時,我會笑得更燦爛,開心如金牛女執到張金牛,哈哈哈哈哈。
又是要趕稿的周三,牛牛要勞動,通常沒表情的,嚇得旁人以為牛牛耍「黑面」。其實是不懂放鬆笑笑而已,哎唷,肩膊肌肉又痛又實,老牛先兆,笑不出來。也許,向工作微笑,會好一點,起碼臉部肌肉有丁點運動,有助延緩老牛衰老,反正這陣子少做facial。
好的,向著我那空白的Word document,笑笑笑笑笑。待我交稿時,我會笑得更燦爛,開心如金牛女執到張金牛,哈哈哈哈哈。
Sunday, June 15, 2008
四川地震 新聞背後圖片展
曾經天真地以為,四川地震自動引發人性本能,令人渴望走上最前線,出一分綿力,卻被理性的P反駁,是你們這些記者才這樣想吧,他認識的人從沒想過第一時間到災區。我半信半疑,直至在觀塘apm商場參觀「四川地震──新聞背後圖片展」(展期至6月22日),終於找到答案。
愛美媽媽與靚太米安參與策劃統籌這場展覽,apm襄助,收集多位香港記者攝於災區現場,,幕前幕後甚至未曾曝光的珍貴照片,跟市民分享交流。既為捧場也為觀摩,我匆匆在採訪前赴會,因緣際遇成為記者分享會幾分鐘聽眾,聽了幾句,心頭一酸。
展覽分享會由李慧玲(右)主持,邀請有線呂秉權(右二)、港台周萬聰(左二)、及南華早報蔡志郁(左),道出災區採訪經歷。恰巧聽見呂秉權說,地震後第3天,他在災區街上走,兩旁全是來不及處理的遇難者屍體,彌漫一股中人欲嘔的腐爛臭味。剛巧幾個戴著口罩的醫護迎面而來,他才醒覺,自己是否也要戴上口罩呢?那一刻,整個採訪隊也沒有防災裝備,更別說口罩了。
地震後第10日,呂秉權走到一所學校廢墟。當日走避不及的小人兒們,臉蛋眼珠一點也不剩,只餘一具具骷髏頭,肚子發脹,爬出一條條屍蟲。他與攝影師蹲在地上拍攝,嘗試用鏡頭遷就,避免拍出引起情緒不安的畫面。
就在迷頭迷腦拍攝時,衛生人員四出灑噴消毒藥水,一步一步走近,幾滴藥水水珠濺到他的臉上。猛然抬頭,對方穿保護衣又戴上防護鏡,那麼自己可也要戴防護鏡?
聽到這裏,我感動,又鼻酸。當新聞記者的,往往就是這樣投入忘我,將採訪新聞,放得比自身安危更前,只會想著如何走到最前線,找到最貼近真相的事實,向公眾報道。
這股情懷,旁人或曰使命感呀熱血之類(雖則我不認為自己有這些特質),但走得上新聞記者這條路的,便覺得這是理所當然,自自然然的敬業樂業。
也是崗位使然,多數新聞記者渴望即時走上最前線(救援組織、人員與醫護也是),這種心情.的確並非其他職業所能想像、理解的,取向自是有異。像P,他在企業負責業務策劃,是深思熟慮的分析型,早已聲明災後重建牽涉的策劃、資源協調之類的專業工作,才是他那杯茶。
很好啊,我說。各司其職,社會才能發展,總不成人人也往災區跑。
看著台上的呂秉權與周萬聰,想起跟他們同期出道,忽然醒悟了一點甚麼。到了這個不可再自稱「妹妹仔」的年紀與資歷,新聞行業內的一些東西,就是要承擔,commit,付出。
趕著到港島採訪,未看完展覽聽完分享,便匆匆告別。我會再看的,也鄭重推薦給你看,重溫苦難中的不幸,悄然亮起的人性光輝,提醒你不要讓苦痛白白過,延續對中國的關懷關注,別因時間流逝而淡忘。例如,思考一下重災區的縣城市鎮,會否因為位處偏遠而發展落後,比不上他區同級縣城市鎮,間接令傷亡與破壞特別慘重,趁機認識中國縣、城、市、鎮制度的錯綜複雜,以及林林總總的中國人中國事中國情。
當然,如果香港的新聞環境,容許對中國新聞有更大更深入的探索空間(自身努力之餘,跟中國政府的開放與透明度,也是相對的),那就更好。
四川地震──新聞背後圖片展
日期:今日至6月22日
地點:觀塘apm商場中庭 (6月15日)
觀塘apm商場L1 (6月16至22日)
愛美媽媽與靚太米安參與策劃統籌這場展覽,apm襄助,收集多位香港記者攝於災區現場,,幕前幕後甚至未曾曝光的珍貴照片,跟市民分享交流。既為捧場也為觀摩,我匆匆在採訪前赴會,因緣際遇成為記者分享會幾分鐘聽眾,聽了幾句,心頭一酸。
展覽分享會由李慧玲(右)主持,邀請有線呂秉權(右二)、港台周萬聰(左二)、及南華早報蔡志郁(左),道出災區採訪經歷。恰巧聽見呂秉權說,地震後第3天,他在災區街上走,兩旁全是來不及處理的遇難者屍體,彌漫一股中人欲嘔的腐爛臭味。剛巧幾個戴著口罩的醫護迎面而來,他才醒覺,自己是否也要戴上口罩呢?那一刻,整個採訪隊也沒有防災裝備,更別說口罩了。
地震後第10日,呂秉權走到一所學校廢墟。當日走避不及的小人兒們,臉蛋眼珠一點也不剩,只餘一具具骷髏頭,肚子發脹,爬出一條條屍蟲。他與攝影師蹲在地上拍攝,嘗試用鏡頭遷就,避免拍出引起情緒不安的畫面。
就在迷頭迷腦拍攝時,衛生人員四出灑噴消毒藥水,一步一步走近,幾滴藥水水珠濺到他的臉上。猛然抬頭,對方穿保護衣又戴上防護鏡,那麼自己可也要戴防護鏡?
聽到這裏,我感動,又鼻酸。當新聞記者的,往往就是這樣投入忘我,將採訪新聞,放得比自身安危更前,只會想著如何走到最前線,找到最貼近真相的事實,向公眾報道。
這股情懷,旁人或曰使命感呀熱血之類(雖則我不認為自己有這些特質),但走得上新聞記者這條路的,便覺得這是理所當然,自自然然的敬業樂業。
也是崗位使然,多數新聞記者渴望即時走上最前線(救援組織、人員與醫護也是),這種心情.的確並非其他職業所能想像、理解的,取向自是有異。像P,他在企業負責業務策劃,是深思熟慮的分析型,早已聲明災後重建牽涉的策劃、資源協調之類的專業工作,才是他那杯茶。
很好啊,我說。各司其職,社會才能發展,總不成人人也往災區跑。
看著台上的呂秉權與周萬聰,想起跟他們同期出道,忽然醒悟了一點甚麼。到了這個不可再自稱「妹妹仔」的年紀與資歷,新聞行業內的一些東西,就是要承擔,commit,付出。
趕著到港島採訪,未看完展覽聽完分享,便匆匆告別。我會再看的,也鄭重推薦給你看,重溫苦難中的不幸,悄然亮起的人性光輝,提醒你不要讓苦痛白白過,延續對中國的關懷關注,別因時間流逝而淡忘。例如,思考一下重災區的縣城市鎮,會否因為位處偏遠而發展落後,比不上他區同級縣城市鎮,間接令傷亡與破壞特別慘重,趁機認識中國縣、城、市、鎮制度的錯綜複雜,以及林林總總的中國人中國事中國情。
當然,如果香港的新聞環境,容許對中國新聞有更大更深入的探索空間(自身努力之餘,跟中國政府的開放與透明度,也是相對的),那就更好。
四川地震──新聞背後圖片展
日期:今日至6月22日
地點:觀塘apm商場中庭 (6月15日)
觀塘apm商場L1 (6月16至22日)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