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知道我去澳洲黃金海岸小休,並不關心我是否帶夠太陽油,會否被南半球艷陽曬燶,劈頭第一句便問:
「你着住對3吋半高跟鞋,行唔行到架?」
老媽一語中的:「今次咪滿足你的虛榮心囉!」
盛裝赴宴後,在澳洲黃金海岸Palazzo Versace酒店大堂留影
去黃金海岸執金並非我的旅行目標,旅途最後一晚的一場隆重宴會,才是我精心準備的主菜。宴會賓客仿如來自聯合國,碰面是印度婦女傳統盛裝、精美和服、媲美大長今的韓國女服、泰國服飾、偶有幾個唐裝壯男。宴會請柬指明要「Formal Dressing」,我不敢怠慢,穿上一襲絲質喱士花邊little black dress,腳踏3吋半露趾高跟鞋,高貴盛裝確實帶來點滴虛榮,嗯,我是衣香鬢影的一份子啊!
蹬蹬蹬,頭一趟穿如此高的高跟鞋,可不覺得腰肢份外挺直,步伐特別妸娜,幻想破滅,有點失望。乖乖的拖着男伴,走得慢慢的,恐怕跌倒呢!再多走幾步,嘿嘿,高跟鞋不過如此,還有什麼困難的?
有。試過穿高跟鞋走過草地沒有?那種腳趾沾着青草與泥濘的感覺,濕漉漉的有點尷尬,擔心斗零鞋跟陷入泥地,生怕一不小心大出洋相。沒想過宴會地點是空曠的公園,率先挑戰情迷高跟鞋的耐力。還是快快走入晚宴的帳篷好了。
宴會帳幕內有雜技表演,逾千人參與,場面壯觀
各位友好,謝謝關心,我穿3吋半高跟鞋至今還好,托賴沒「拗柴」,臨走前還走出舞池跳舞,不過雙腳不敢大動作離地囉!
回到香港,高跟鞋要束之高閣了,還是學跳舞好些,至少下次不用失禮。當然,黃金海岸還有其他好玩的,下期再跟你分享。
Monday, September 25, 2006
Monday, September 18, 2006
Thursday, September 14, 2006
出山.巡遊
暫別部落格一個月,一為忙碌,二為實驗,究竟沒有 Blogging 的日子有甚麼不同?嗯,未至於寢食不安,情感無處抒發沮喪萎靡。但那種脫節感,網絡「斷六親」的感覺,令人「囉囉孿」。雖則這段日子我一直跟進香港虛擬社群的新聞,又寫了一篇7頁紙的Podcast 報道,心底總因沒寫部落格,湧起一陣難以言喻的疏離感,好像自己不屬於這個社群。
比起那種疏於聯絡朋友,自然淡出社交圈子的不聞不問,停寫Blog確有一點壓力,網絡或身邊的朋友會主動催促。這種正面壓力,大概是不要變成孤島的善意提醒。既然實驗完畢,當然要立即跟大家問好,謝謝各位關心。
Blogging 傳千里,互聯網則讓我追踪自己的報道,如何在一周內巡遊中港一圈。話說月初訪問鋼琴巨星郎朗,得悉他已經透過優才計劃,申請移民香港,我的雜誌人物特寫從此變成獨家新聞線索。面世後先由同系的報章,引述刊物名稱作消息來源報道(協同效應嘛)。翌日竟獲得東方日報和太陽報「垂青」,幾乎搬字過紙了,偏偏沒有註明消息來源,僅以「郎朗早前接受本地一份雜誌訪問」稱之,「慳水慳力」!
接着,「郎朗早前接受香港一份雜誌訪問」,申請移民香港的內容,接連在廣州、蘭州、甚至成都的報章轉載了,環遊大陸幾天後落戶中國最權威的新聞機構:新華社,向全中國發稿,其中一段是:
新華社報道,據瞭解,(優才計劃)申請者包括年輕鋼琴家郎朗。他日前接受香港一份雜誌訪問時證實,已申請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
噢!連新華社都引述了「香港一份雜誌訪問」,我真係與有榮焉,可惜我工作的刊物,就叫做「一份雜誌」!?!於是,「香港一份雜誌」的訪問,又回歸發源地香港,被香港部分電台和報章透過新華社報道而轉載了。
想起當年在報館炒稿(即引述其他傳媒報道)的「虧心事」。有時,遇上有新聞性,自己沒有而又無法再跟進訪問的友台/友報報道,報館記者便會將之轉載,「炒埋一碟」。
不想炒得難看,讓上司知道人有我無,又加上貪方便,我曾經懶得在報道內交待炒稿出處,簡單一句「有本地報章報道/某某接受一家本地電視台訪問時說」諸如此類,含糊其詞,可想而之逃不過上司的法眼:「Florence,你係邊度炒出來架?新聞要有來源有根據架。」
曾經小器地認為,這豈非長他人志氣,替友報友台賣廣告?想深一層,這一來是對知識產權的尊重,二來證明轉載沒有弄虛作假,其實是基本不過的新聞原則。從此,我炒稿務必引述來源,否則上司也會追到我瘦。
話說回來,我知道「香港一份雜誌訪問」環遊全中國,要多得無敵(但收費)網上報章搜尋器Wisenews,鍵入關鍵字「郎朗」,便像UPS 電視廣告透過互聯網追蹤包裹行蹤般,追到天腳底。無奈郎朗申請入籍香港的第一手消息來源,幾乎變了「無頭公案」,哎吔哎吔,行家呀行家,炒稿炒到得番「香港一份雜誌訪問」咁「順手」呀,等內地同胞認識一下香港的報紙同雜誌名都好吖,自由行來香港買番一份半份,刺激吓香港消費嘛!
比起那種疏於聯絡朋友,自然淡出社交圈子的不聞不問,停寫Blog確有一點壓力,網絡或身邊的朋友會主動催促。這種正面壓力,大概是不要變成孤島的善意提醒。既然實驗完畢,當然要立即跟大家問好,謝謝各位關心。
Blogging 傳千里,互聯網則讓我追踪自己的報道,如何在一周內巡遊中港一圈。話說月初訪問鋼琴巨星郎朗,得悉他已經透過優才計劃,申請移民香港,我的雜誌人物特寫從此變成獨家新聞線索。面世後先由同系的報章,引述刊物名稱作消息來源報道(協同效應嘛)。翌日竟獲得東方日報和太陽報「垂青」,幾乎搬字過紙了,偏偏沒有註明消息來源,僅以「郎朗早前接受本地一份雜誌訪問」稱之,「慳水慳力」!
接着,「郎朗早前接受香港一份雜誌訪問」,申請移民香港的內容,接連在廣州、蘭州、甚至成都的報章轉載了,環遊大陸幾天後落戶中國最權威的新聞機構:新華社,向全中國發稿,其中一段是:
新華社報道,據瞭解,(優才計劃)申請者包括年輕鋼琴家郎朗。他日前接受香港一份雜誌訪問時證實,已申請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
噢!連新華社都引述了「香港一份雜誌訪問」,我真係與有榮焉,可惜我工作的刊物,就叫做「一份雜誌」!?!於是,「香港一份雜誌」的訪問,又回歸發源地香港,被香港部分電台和報章透過新華社報道而轉載了。
想起當年在報館炒稿(即引述其他傳媒報道)的「虧心事」。有時,遇上有新聞性,自己沒有而又無法再跟進訪問的友台/友報報道,報館記者便會將之轉載,「炒埋一碟」。
不想炒得難看,讓上司知道人有我無,又加上貪方便,我曾經懶得在報道內交待炒稿出處,簡單一句「有本地報章報道/某某接受一家本地電視台訪問時說」諸如此類,含糊其詞,可想而之逃不過上司的法眼:「Florence,你係邊度炒出來架?新聞要有來源有根據架。」
曾經小器地認為,這豈非長他人志氣,替友報友台賣廣告?想深一層,這一來是對知識產權的尊重,二來證明轉載沒有弄虛作假,其實是基本不過的新聞原則。從此,我炒稿務必引述來源,否則上司也會追到我瘦。
話說回來,我知道「香港一份雜誌訪問」環遊全中國,要多得無敵(但收費)網上報章搜尋器Wisenews,鍵入關鍵字「郎朗」,便像UPS 電視廣告透過互聯網追蹤包裹行蹤般,追到天腳底。無奈郎朗申請入籍香港的第一手消息來源,幾乎變了「無頭公案」,哎吔哎吔,行家呀行家,炒稿炒到得番「香港一份雜誌訪問」咁「順手」呀,等內地同胞認識一下香港的報紙同雜誌名都好吖,自由行來香港買番一份半份,刺激吓香港消費嘛!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