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7, 2012

無國界醫生「城市求生」貧民窟圖片展覽




P1000232_a
白色、粉紅色和黑色的布料和垃圾,俯瞰孟加拉達卡布里甘加河。居民在這條河上洗澡和洗衣服,而附近工廠的污水和有毒廢料,也會直接排放到這條河中。(圖:Stanley Greene,由無國界醫生提供)
White, pink, black sheets and garbage overseeing the Buriganga river and Dhaka, on the Kamrangichar peninsula in Kamrangirchar.

第一次往貧民窟,范寧醫生看不到電影《一百萬零一夜》(Slumdog millionare)那種貧民窟浪漫,迎接他的是漫天蒼蠅,團團圍著一排排像晾衣般掛起來,酸臭撲鼻的膠袋。

那些膠袋,人們從孟加拉首都達卡的貧民窟,附近的垃圾場檢拾回來。你嫌它薰天惡臭,窮孩子卻如獲至寶,把膠袋稍作清潔曬曬太陽,便可以販賣賺錢,晚餐有著落。

孩子執垃圾,成人則做廉價勞工,為孟加拉聞名的紡織工業效力,日薪也許僅得一至兩美元,但總比留在鄉間好。可以想像,人工之低,一家人怎夠餬口?

然而小孩們即使餓得發昏,仍然樂觀開朗。從小在環境惡劣的貧民窟長大,小孩但覺人生就是如此,不懂亦不知如何擺脫命運枷鎖,求生也成問題,貧民命運世代循環。《一百萬零一夜》主角改寫自己命運的電影情節,在現實貧民窟是天方夜譚。

最糟是貧民無錢醫病,那兒達52%小孩患上慢性營養不良,小孩餓至皮黃骨瘦,半死不活,也束手無策。

P1000215_a

范寧(上圖左一)心頭一酸。他是無國界醫生(香港)董事會主席,奉命前往孟加拉評估當地貧民窟狀況。單是孟加拉首都達卡,便有超過5,000個貧民窟,住了1,480萬人。

咦?貧民窟又關無國界醫生事?無國界醫生不是專往戰地和災區跑嗎?

每10個人就多於1個人住在貧民窟,亦即全球超過8億貧民窟居民這些貧民很多來自農村,或由鄰國入境的非難民,被排除在當地醫療體制外,生活上連基本衛生也成問題,很需要關注。」

換句話說,全球十分之一人口家住貧民窟,被世界遺棄難怪范醫生這麼肉緊。他去過兩個貧民窟,分別位於孟加拉達卡和海地太子港。

「海地太子港本身是貧民窟,地震只不過把它變做另一個貧民窟。」范寧比劃著太子港貧民窟的相片,貧民無助的眼神,在他的腦海揮之不去。

太子港貧民窟Martissant人口達到30萬,當地組織囤積武器並演變成黑幫,威脅居民安全,而2010年的大地震後,無家可歸的人口進一步增加。(圖:Jon Lowenstein, 由無國界醫生提供)
11_06_27_MSF_HAITI 2528

無國界醫生把全球貧民窟實況,都帶到香港來了。由今日起至10月21日,在繁華璀璨的金鐘太古廣場,用木板與仿石磚搭建模擬貧民窟,舉辦「城市求生」圖片展(下圖),展示南非約翰內斯堡、巴基斯坦卡拉奇,以及肯尼亞內羅畢的貧民窟苦況,如何在缺乏公共食水、衛生設施和醫療護理下,掙扎求存。

P1000242_a

10月26日至11月1日,則於太古城上演續集,展示孟加拉達卡及太子港海地貧民窟圖片。不妨在展覽場地的郵箱(下圖),向親友寄發明信片,會為你蓋上特製的貧民窟印鑑。

P1000223_a

此外,憑「城市求生」展覽場刊內附的「通行證」,於太古廣場和太古城兩個展覽場地,集齊5個貧民窟展場的蓋章,用手機拍下已蓋章的通行證,並將照片上載至無國界醫生Facebook專頁http://fb.com/ilikemsf , 便有機會獲得紀念座枱月曆,詳情請參考下列網址:

www.msf.org.hk/urbansurvivors/

Kibera, Kenya. 6 July 2011<br /><br />A train slows down as it passes through the slum. The Uganda Railway Line - built at the time of the British colonial rule and known locally as 'The Lunatic Express' - passes through the centre of Kibera. Shacks are tightly packed together and the railway is the main thoroughfare for the slum residents, who often walk along the rails. There is a railway station in Kibera, though trains don't stop but keep moving at a slow pace to let people hop on and off. <br />

謝謝無國界醫生的Blogger預展,讓我認識這個展覽,最難忘內羅畢(Nairobi)基貝拉(Kibera)貧民窟,夾在泥濘中的波紋鐵皮屋群,延綿5公里,長如兩條彌敦道。

上圖展示烏干達鐵路,貫穿基貝拉鐵皮屋貧民窟中心,火車經過時會稍微減慢車速,讓乘客上下車。這條鐵路旁邊的開放空間,是居民的一條主要通道,也是一個小販市集和一個垃圾場──乘客會從火車車窗丟出垃圾。(圖:Francesco Zizola,圖片由無國界醫生提供)

貧民窟缺乏洗手間,加上治安欠佳,晚上居民都不敢出外如廁,唯有在膠袋排便,拋到街外,是為「飛行廁所」,衛生之惡劣可想而知。難怪該貧民窟60%疾病與環境衛生有關。

相信公眾最關注的是,無國界醫生在戰亂和災區的工作,跟貧民窟有甚麼不同?

在戰地,他們要跟軍閥周旋。在貧民窟,三教九流,他們要跟不同幫派「講數」。

在戰地,極需要外科醫生做手術,處理戰亂帶來的外傷。在貧民窟,主力處理一般疾病,需要內科醫生外,也需要處理物流和財務的義工。

-這位貧民窟居民正在製作枕頭出售謀生。貧民窟大廈普遍缺乏污水和廢物處理系統,清潔飲用水和電力的供應亦不穩定。(圖:Pep Bonet,由無國界醫生提供)

Zimbabwean immigrants in South Africa

簡單而言,無國界醫生在貧民窟,主要提供基層治療,甚至提供食水。貧民最常見的疾病是腸道疾病如腹瀉等,不過每個貧民窟各有一本難唸的經,例如非洲愛滋病肆虐,需兼顧愛滋病治療;在孟加拉達卡,會照顧營養不良的小孩。在海地太子港,要應付霍亂和性暴力。

親身參觀展覽,領略貧民窟的需要吧。

無國界醫生「城市求生」圖片展
即日至10月21日(11:30-20:30)
金鐘太古廣場L1層Park Court:展示約翰內斯堡、卡拉奇及內羅畢貧民窟圖片

10月26日至11月1日(11:30-20:30)
太古城地下近永安百貨:展示達卡及太子港貧民窟圖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