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個個密密寫頭耷耷,究竟訪問邊個咁巴閉?
寶哥哥是也(Photo:Chow)
這個清晨,鬧鐘失靈,幸得家人及時叫醒。老父笑說:「還說訪問李國寶?你差點走寶就真。」
話說出身劍橋的寶哥哥,創辦「英國文化協會之友」基金,籌錢資助香港學生和青年與英國交流,我們便趁機跟寶哥哥來一趟非財經訪問(謝謝英國文化協會Ann Wong熱心協助),暢談留英逸事(其實很多也提過了)。
訪問內容詳見雜誌。大方的他,應該不介意我的文章跟他開了一個小玩笑,反而他可能會奇怪,甚麼樣的記者,斗膽挑戰他的記性。
都是因為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歷史偉人兼諾貝爾獎得主,既是哲學家也是醫生,辛勞半生到非洲醫治麻瘋病人。
他在訪問中說,最難忘的留英經歷是,跟Albert Schweitzer同桌吃飯。我有沒有聽錯?他在1954年赴英,史懷哲60年代中期去世,兩個人年齡相差近60歲,身份地位亦差天共地,怎有可能走在一起?
他只得一句咁大把,我亦再沒機會親自詢問寶哥哥,婉轉電郵給寶哥哥的助手查證,那個人是否真的是Albert Schweitzer(恐防自己聽錯英文名字,馮京作馬涼)。助手坦言也是首趟聽到這段往事,替我追問後,得出一個有趣的答案。
原來年輕的寶哥哥,崇拜史懷哲,還親自寫了好幾封信給偶像,幸運地得到偶像親自覆信。後來德國籍的史懷哲赴英,獲德國領事館設宴款待。也不知是史懷哲親自欽點,還是德國領事館有記錄,知道寶哥哥有心,寶哥哥被邀請赴宴,欣喜若狂。那時的他,不過是唸Imperial College 的大學生,大概是50年代末的事。
我想,這故事應該是真實的,寶哥哥提到與Albert Schweitzer共膳那一千零一句時,眼神很嚮往。
名門望族,偶像是哲人,視野果真與眾不同。現在的小孩,還會視歷史偉人為偶像嗎?可能連孫中山或者南丁格爾都未必認識,諾貝爾獎得主就更加唔識(可能戈爾在香港還有幾個小粉絲),又或者根本沒有偶像。
Blue blood, 真係 blue blood。
在東亞銀行中環總部會議室訪問,全程26分鐘,是我歷年跟寶哥哥最長的訪問--從前走報紙財經或港聞版,每次碰上寶哥哥,也是「扑咪」(即是非專訪形式,一大班記者圍著一個被訪者提問/轟炸),最多3數分鐘,我識他但他當然不識我。他是令人難忘的「扑咪」對象,精句多,又敢言。就算說得短,也要即場錄音,以寶哥哥轉數之快,思緒之飛躍,沒錄音記錄,便無法「重組句子」。這樣的訪問,蠻有趣的。
Tuesday, January 22, 2008
Wednesday, January 16, 2008
程翔被囚1000日
響應呼籲,就此貼文,要求早日釋放程翔
程翔繫獄千日爭假釋 學者:保外就醫機會微
【明報專訊】今日,是程翔 踏入牢獄生涯的第1000天。監牢的鐵欄,困得住自由,但困不住親情。程翔的兄長程曦撰文表達思念之情,又指程翔入獄後像「一株被壓傷的蘆葦」,幸而勤讀聖賢先哲書籍得到啟發,已脫離「痛苦的深淵」,心靈得到解脫。熟悉內地法律的學者認為,程翔爭取保外就醫機會已很微,但他刑期已過半,可以爭取假釋。程曦透露,將會為弟弟申請假釋......
程翔繫獄千日爭假釋 學者:保外就醫機會微
【明報專訊】今日,是程翔 踏入牢獄生涯的第1000天。監牢的鐵欄,困得住自由,但困不住親情。程翔的兄長程曦撰文表達思念之情,又指程翔入獄後像「一株被壓傷的蘆葦」,幸而勤讀聖賢先哲書籍得到啟發,已脫離「痛苦的深淵」,心靈得到解脫。熟悉內地法律的學者認為,程翔爭取保外就醫機會已很微,但他刑期已過半,可以爭取假釋。程曦透露,將會為弟弟申請假釋......
Monday, January 14, 2008
To be a better person
"To Be a better person"。在一位曾經留學英國的名人口中聽來的,大意是留學英國令他成長。
未試過留學,這句令我想起近日不斷翻聽的歌,新加坡女歌手蔡健雅的新歌,《達爾文》。
送給好友C。就如歌曲最後一句,進化成更好的人,亦即to be a better person。互勉之。
蔡健雅 - 達爾文
作曲、作詞:蔡健雅
編曲:Adam Lee
製作人:蔡健雅, Adam Lee
我的青春 也不是沒傷痕
是明白愛是信仰的延伸
什麼特徵 人緣還是眼神
也不會預知愛不愛的可能
保持單身 忍不住又沉淪
兜著圈子來去又是苦等
人的一生 感情是旋轉門
轉到了最後真心的就不分
*有過競爭 有過犧牲 被愛篩選過程
學會認真 學會忠誠 適者才能生存
懂得永恆 得要我們 進化成更好的人*
我的青春 有時還蠻單純
相信幸福取決於愛的深
讀進化論 我贊成達爾文
沒實力的就有淘汰的可能
我的替身 已換過多少輪
記憶在舊情人心中變冷
我的一生 有幾道旋轉門
轉到了最後只剩你我沒分
Repeat **
懂得永恆 得要我們
進化成更好的人 進化成更好的人
未試過留學,這句令我想起近日不斷翻聽的歌,新加坡女歌手蔡健雅的新歌,《達爾文》。
送給好友C。就如歌曲最後一句,進化成更好的人,亦即to be a better person。互勉之。
蔡健雅 - 達爾文
作曲、作詞:蔡健雅
編曲:Adam Lee
製作人:蔡健雅, Adam Lee
我的青春 也不是沒傷痕
是明白愛是信仰的延伸
什麼特徵 人緣還是眼神
也不會預知愛不愛的可能
保持單身 忍不住又沉淪
兜著圈子來去又是苦等
人的一生 感情是旋轉門
轉到了最後真心的就不分
*有過競爭 有過犧牲 被愛篩選過程
學會認真 學會忠誠 適者才能生存
懂得永恆 得要我們 進化成更好的人*
我的青春 有時還蠻單純
相信幸福取決於愛的深
讀進化論 我贊成達爾文
沒實力的就有淘汰的可能
我的替身 已換過多少輪
記憶在舊情人心中變冷
我的一生 有幾道旋轉門
轉到了最後只剩你我沒分
Repeat **
懂得永恆 得要我們
進化成更好的人 進化成更好的人
Sunday, January 13, 2008
香港人在北京(一)
寫了一篇《香港人在北京》。P看了,忍不住說:「看完你篇稿,香港人好似好唔掂!」
「也不全然,香港人還有小小優勢啊。你看我寫李進,他提到為旗下藝人選擇宣傳相,香港人與內地人的品味有分別,後者始終差少少,便知道香港人仲掂啊!」我答。
「咪係囉,香港人有的優勢,都俾你那些被訪者做晒了。他們就是最叻那一班。」
我不懂回應。
趕稿後,再續採訪經歷。
「也不全然,香港人還有小小優勢啊。你看我寫李進,他提到為旗下藝人選擇宣傳相,香港人與內地人的品味有分別,後者始終差少少,便知道香港人仲掂啊!」我答。
「咪係囉,香港人有的優勢,都俾你那些被訪者做晒了。他們就是最叻那一班。」
我不懂回應。
趕稿後,再續採訪經歷。
Wednesday, January 09, 2008
Blow the glass
Blowing glass,Chinglish 最佳示範(正確應為Making glass)。今日的經歷,跟這句英文一樣爛。
在立法會門口呆坐數小時,等待被訪者出現。抬頭一眾銀行大廈林立,跟攝影記者數著數著,匯豐、太子大廈、舊中國銀行、新中國銀行也去過採訪,當財經記者時去得最多,time flies。
折騰一天,得出結論,不管訪問有多爛,都要炒成一碟飯(文章)。職業道德也。
乘小巴回家,少女聽著司機播放陳慧嫻的「逝去的諾言」,興奮地向男伴大嚷:「這首歌好好聽呀!叫甚麼歌名?我爸爸成日聽的。」
阿爸成日聽?難道我有Generation gap?這一刻,真係想blowing glass。
在立法會門口呆坐數小時,等待被訪者出現。抬頭一眾銀行大廈林立,跟攝影記者數著數著,匯豐、太子大廈、舊中國銀行、新中國銀行也去過採訪,當財經記者時去得最多,time flies。
折騰一天,得出結論,不管訪問有多爛,都要炒成一碟飯(文章)。職業道德也。
乘小巴回家,少女聽著司機播放陳慧嫻的「逝去的諾言」,興奮地向男伴大嚷:「這首歌好好聽呀!叫甚麼歌名?我爸爸成日聽的。」
阿爸成日聽?難道我有Generation gap?這一刻,真係想blowing glass。
Tuesday, January 08, 2008
直擊北京奧運村
從奧運村樓宇屋頂鳥瞰,幾乎看不見鳥巢(國家體育場),其實奧運村距離奧運場館,要幾分鐘車程, 不算很近
黑影下的位置,將來是恒溫湖, 園境設計之一
採訪北京奧運村,做記者以來首趟自行策劃的出差差事(從前全是Media tour,再stay behind自行約訪問,慳機票和酒店錢嘛!)。獨家報道「出街」了,終於鬆一口氣。
報道題材無心插柳。直擊還在興建中的奧運村,是因為奧運村的園境,由香港人設計的!可惜園境工程剛剛啟動,成果指日可待,只好以文字交待園境細節。
那些趕工的工人,滿面沙塵,苦幹無言,聽說會分更工作,24小時趕工。想來也覺辛苦,附近民居也許在從前那些打椿的日子,更不好受。
採訪時興高采烈的感覺,被時間沉澱。回想策劃至採訪,最難忘那些遠赴北京出謀獻策的香港專業精英,原來香港還有僅餘的優勢,那種不能一蹴而至的國際視野。
我的題目是「北京奧運 港人有份 奧運村率先曝光」,找來來自香港的奧運村園境師,變身國家隊軍醫的理工大學大復康專家,成為北京奧組委談判專家的會計師,以及撮合李寧牌與街頭藝術家crossover的創意人。他們之所以獲重用,全因內地缺乏相關的人才。
以為國家隊催谷金牌運動員,一定出盡法寶。然而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運動員復康治療,在中國才剛起步,在發達國家已經非常普遍,且已大大改善運動員的表現。也因此,國家隊不惜到理工大學借將,聽說他們連下月的春假也要工作,沒有假期的。
這大半年,電視電台報章雜誌肯定被奧運攻陷。想來也未必有機會在北京奧運期間駐京採訪,還是心癢癢想重踏奧運村,看看完工後,綠樹成蔭的園境。那裏一個房間最少千多呎,比賽時一個單位住12人,比賽期間閒人免進,比賽完交吉(奧運村是樓盤來的。)我的願望99%落空。
讓我為參與奧運籌劃的港人點將。園境師劉興達(Patrick Lau)、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陳方燦(Bob Chen),普華永道諮詢服務合伙人張逸明(Brian Cheung),創作人SK Lam,你們很厲害。
PS : 「你的Blog是否不再寫了?」久未聯絡的舊同事S問我。
就是這一句,S,我會繼續寫的。
黑影下的位置,將來是恒溫湖, 園境設計之一
採訪北京奧運村,做記者以來首趟自行策劃的出差差事(從前全是Media tour,再stay behind自行約訪問,慳機票和酒店錢嘛!)。獨家報道「出街」了,終於鬆一口氣。
報道題材無心插柳。直擊還在興建中的奧運村,是因為奧運村的園境,由香港人設計的!可惜園境工程剛剛啟動,成果指日可待,只好以文字交待園境細節。
那些趕工的工人,滿面沙塵,苦幹無言,聽說會分更工作,24小時趕工。想來也覺辛苦,附近民居也許在從前那些打椿的日子,更不好受。
採訪時興高采烈的感覺,被時間沉澱。回想策劃至採訪,最難忘那些遠赴北京出謀獻策的香港專業精英,原來香港還有僅餘的優勢,那種不能一蹴而至的國際視野。
我的題目是「北京奧運 港人有份 奧運村率先曝光」,找來來自香港的奧運村園境師,變身國家隊軍醫的理工大學大復康專家,成為北京奧組委談判專家的會計師,以及撮合李寧牌與街頭藝術家crossover的創意人。他們之所以獲重用,全因內地缺乏相關的人才。
以為國家隊催谷金牌運動員,一定出盡法寶。然而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運動員復康治療,在中國才剛起步,在發達國家已經非常普遍,且已大大改善運動員的表現。也因此,國家隊不惜到理工大學借將,聽說他們連下月的春假也要工作,沒有假期的。
這大半年,電視電台報章雜誌肯定被奧運攻陷。想來也未必有機會在北京奧運期間駐京採訪,還是心癢癢想重踏奧運村,看看完工後,綠樹成蔭的園境。那裏一個房間最少千多呎,比賽時一個單位住12人,比賽期間閒人免進,比賽完交吉(奧運村是樓盤來的。)我的願望99%落空。
讓我為參與奧運籌劃的港人點將。園境師劉興達(Patrick Lau)、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陳方燦(Bob Chen),普華永道諮詢服務合伙人張逸明(Brian Cheung),創作人SK Lam,你們很厲害。
PS : 「你的Blog是否不再寫了?」久未聯絡的舊同事S問我。
就是這一句,S,我會繼續寫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