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模擬皇后碼頭重置後的面貌
「有得揀,你唔係老闆」--這是報館同事T看罷電視台報道,政府打算重置和重組皇后碼頭後,改寫梁袋巾口號得出的總結。
某程度上,他言之成理: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提供了4個保留或重置皇后碼頭的方案,大家好像「有得揀」。然而,政府又說包括原地保留碼頭在內的3個方案,支出逾億兼會延誤中環填海進度。唯獨將碼頭上層結構,在原址附近重組及重置的方案,只需5千萬,延誤又最少,是「可行方案」,會跟專業團體討論及落實此方案,並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
換句話說,政府一早決定怎樣處置皇后碼頭了,真相是「無得揀」,所以「唔係老闆」。嘿,真像小圈子特首選舉。
對,都過了3月25日特首選舉日,一大堆憋了幾個月,恐怕影響煲呔選情的爭議性項目,還不快快出籠上馬?
皇后碼頭於我,沒有多大感情,不過聽了中大建築系教授林雲峯的話,心有戚戚然。「皇后碼頭跟大會堂,其實有一條中軸線。從前港督從皇后碼頭上岸後,便直往大會堂門口,參與履新儀式。」
「如果將皇后碼頭重置,沒有這條中軸線,那麼意義已不一樣了。」電話筒另一邊語氣平靜,我因這個歷史脈絡驀地驚醒,再看政府文件內的模擬圖,對啊,碼頭比現址移開了一點點,感覺有點不一樣。我大概理解為何建築師學會認為要保留碼頭現址了。
上月,古物諮詢委員會還說要研究皇后碼頭評級;一個月後,政府已急不及待匆匆重置。嗯,看來政府手腳不協調,不妨試試電視大賣那一堆聲稱食完腦筋靈活的奶粉,補補身子。
對了,為何電視台和電台這麼快,齊齊在星期一報道這件事呢?我未查證是否有吹風會,不過只要勤力些少上網,各位網友都可以像記者般快速「攞料」,先睹為快。事緣政府的大型基建或建築項目(撥款超過1500萬元),要向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再等待立法會財委會批錢。所以,很多與城市規劃有關的新項目,例如搬遷尖沙咀天星碼頭對出巴士站、銅鑼灣行人環境規劃圖則等,往往首先在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披露詳程。
事務委員會每月開會一次。做記者的,每逢開會前個多星期起,天天瀏覽委員會的會議網頁,看看議程,以及查看政府有關部門,是否已提交並上載文件。這些文件便是記者的寶貝,對政府而言,文件也有事先放風的功用。
像這次的皇后碼頭重組方案,事務委員會3月27日周二開會,政府前一天才上載文件,也真夠匆忙的。
好了,看看事務委員會諸位,周二在立法會議事廳怎樣說吧。唉,皇后碼頭,又是一場戲。
延伸閱讀: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交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的文件:「保存中環皇后碼頭的建議」
明報即時新聞:政府提出保留中環碼頭方案
Tuesday, March 27, 2007
Tuesday, March 20, 2007
天星碼頭新用途
相比中環舊天星碼頭,新碼頭有它鮮為人知的用途和優勢--它可以出租搞派對!仿古的建築設計(雖然我不喜歡),內有現代的迷幻clubbing,比許鞍華的姨媽更加後現代!
上周五晚,拉衫尾去Diesel派對,朋友叫我們快快到天星碼頭會合,我還以為自己聽錯。走到平日往尖沙咀方向的碼頭,沿着梯級走到一樓,亦即上層船艙等侯處,兩名黑衣壯男已在樓梯口守侯。
戴上派對手帶,再上一層樓。這是平日乘船過海時,行人止步的樓層,別有洞天!原來,碼頭有2樓和3樓,其中一部分是兩層打通的,這晚變身舞池,氣勢與夜店不遑多讓。走到3樓,設計像閣樓,我倚在欄杆細看舞池百態,紅男綠女酒色熱舞,都凝在右上角的相片裏。
3樓小閣樓有一道門,走出去便是碼頭的天台。這晚架起了布幕,如汽車影院般播放Diesel時裝廣告。四周被濃霧籠罩,最光亮的是布幕上,女模一臉陶醉的樣子,以及旁邊發光的仿古鐘樓(見上左圖),不知怎的,總覺得這個畫面,十分超現實。
我到達時已是凌晨,碼頭已關閉了。不知道較早前,碼頭樓下開船,樓上開派對,是何等不可思議的光景。
忽發奇想,如果碼頭有多餘空位出租搞派對,那究竟是當日規劃錯誤,剩餘大幅空間被浪費掉,還是又想搞商場賺一筆,卻因人流出租不成?還是找找資料了解一下好了。
若無搞錯,碼頭應該是九倉管理,租場費由九倉袋袋平安,補貼一下小輪營運吧。九倉持有的天星小輪和電車,都是最不賺錢的交通工具,如果換了是其他財團,可能在商言商,小輪和電車已經像舊天星鐘樓般人間蒸發,走進大家的集體回憶了。
Friday, March 16, 2007
辯論騷之傲慢與偏見
想通了,反正是一場事先張揚的選舉騷,對煲呔和袋巾的口水戰,還是別太認真,他們做騷我就睇騷,還望兩人站在舞台,踏出虎度門,拿一點職業道德出來就最好。
周四晚,安心在直播特首侯選人辯讑騷的觀塘apm商場,為公為私,看觀眾百態。人人拿着充氣棒又吹BB,很有點嘉年華味道。說實在的,在apm現場,袋巾梁家傑回答後得到的歡呼,比煲呔曾蔭權多,大力拍手(或吹氣棒)位如下:
袋巾講小班教學:拍手
煲呔回應請了幾多幾多教師,增撥幾多幾多資源:有現場觀眾立即炮轟:「廢話」
無線記者方東昇問問題:好多人拍手,真係受歡迎
袋巾講爭取普選,提到中央一定為香港好:現場哨子聲特別大聲
煲呔講完不排除2012普選,袋巾回應即係唔排除中明日六合彩:拍手
袋巾講政府向商界傾斜、數碼港的數碼,只是內裏婚紗店用數碼相機:有現場觀眾恍然大悟說:「係喎」
煲呔回應數碼港出了少林足球等「功績」:竟然無人有反應......
不知是否煲呔太早被擊中教改要害,喚起民怨,往後他得到的掌聲總不及袋巾多,頂多是說到不分權勢,建立和諧社會時,反應才好一點。
當然,如此的「午夜場指數」,不代表apm觀眾們支持袋巾做特首多過煲呔,只不過大家以戲論戲而已。評論這場辯論騷的傳媒與網誌,這幾天陸續有來,我也不在此落墨了。
本來,我都想讚煲呔今次有進步的,但......臨到煲呔自己做完結尾總結,輪到袋巾開始發言時,鏡頭竟影到煲呔在跟前的演講桌上,不知摺甚麼,足足有3秒摺呀摺,一雙眼望實自已對手,跟本無聽袋巾說話。哎吔,煲呔呀煲呔,都走出台前,做ending喇,仲係咁傲慢,來一點演員道德,交足戲好不好?
PS:有誰可以替我們計算一下,煲呔和袋巾提出的一大堆數字,誰是誰非?
Friday, March 09, 2007
H&M進軍香港大派對
有見 H&M 登陸香港,因而發掘了一個關於 Fast Fashion (快速時裝) 的專題,探討 Mango、Zara 與 H&M 等 Fast Fashion 龍頭,對中檔時裝全球化及香港消費模式的影響。 採訪關係,獲邀出席周四晚 (3月8日) H&M 在香港店舉行的開幕派對兼 8 折預售,感受 Fast Fashion 的魔力。
據說,派對 8 時開始,門外排隊人龍長近 100 米,逾千名嘉賓出席。我與同事 L 在9時多進店,不少貨品如麥當娜系列的 Clutch,已被搶購一空。 店內幾乎人人也一袋二袋。L 買了一條裙子,付款時店員眼神詑異:「你只買一件?」 然則 L 那一款裙子其實早被掃清,她手中是同款最後一件。這樣的氛圍,很能刺激消費意欲。
「物以罕為(矜)貴」,就是 H&M 這類 Fast Fashion 的賣點。我在雜誌的報道說,Fast Fashion 精要在於款多量少價平,亦即「即食」,令消費者買得多,穿着次數卻少了。亦因為款多量少,改變了消費者等減價才掃貨的習慣,從此一見即買,以免蘇州過後無艇搭。Zara 已說明了這效應。香港那些小型時裝店也算是 Fast Fashion ,Zara 與 H&M 把 Fast Fashion 企業化,這些國際連鎖店透過在全球設店,把 Fast Fasion 的中檔時裝品味國際化。由於 Fast Fashion 企業化,需要強大有效的供應鏈,將設計到出貨期大大縮短,減少庫存,暫時香港的連鎖時裝店還未做到,不過已積極轉型,例如G2000 與Giordano 也加快換款了。
派對並非採訪,我得以發揮女人天生的 shopping 能量,看着 199 元一件的乾濕褸,低價至此,恐怕香港時裝零售界又來新一輪殺戮戰場。四層店子花多眼亂,像百貨公司, 販賣閒適 Trendy 的 H&M 歐陸品味,腦內突然閃出「用完即棄」的念頭。個個都知換款快,着一季,就是 Fast Fashion 。但我恐怕我的荷包減磅速度,比我的換款速度更快,又怕跟人撞款。結果,我一件衫也沒買,卻更加心思思,要再走一趟找尋獵物。購物狂!
買不買 H&M 衣服是其次,我的轉速不夠 Fast Fashion 快 ,實在有點累。時事轉得快,連時裝也轉得快,快要應接不暇,更加理直氣壯地貪新忘舊,有點內疚。
看看人家 H&M 如何借助麥當娜設計衣服去造勢,如何款多量少貨如輪轉,開開眼界也不錯。它的嬰兒和童裝不難獲取媽咪們的歡心,M by Madonna 系列的低胸 deep V 裙子銷情,令我發覺自己低估港女接受 deep V 的能力。消費消費,也得同時減少浪費,購物之道也,未知在H&M門口排隊,等待明天(10日,周六)正式開門的人龍份子,意下如何?
要出外採訪了,留言稍後回覆
據說,派對 8 時開始,門外排隊人龍長近 100 米,逾千名嘉賓出席。我與同事 L 在9時多進店,不少貨品如麥當娜系列的 Clutch,已被搶購一空。 店內幾乎人人也一袋二袋。L 買了一條裙子,付款時店員眼神詑異:「你只買一件?」 然則 L 那一款裙子其實早被掃清,她手中是同款最後一件。這樣的氛圍,很能刺激消費意欲。
「物以罕為(矜)貴」,就是 H&M 這類 Fast Fashion 的賣點。我在雜誌的報道說,Fast Fashion 精要在於款多量少價平,亦即「即食」,令消費者買得多,穿着次數卻少了。亦因為款多量少,改變了消費者等減價才掃貨的習慣,從此一見即買,以免蘇州過後無艇搭。Zara 已說明了這效應。香港那些小型時裝店也算是 Fast Fashion ,Zara 與 H&M 把 Fast Fashion 企業化,這些國際連鎖店透過在全球設店,把 Fast Fasion 的中檔時裝品味國際化。由於 Fast Fashion 企業化,需要強大有效的供應鏈,將設計到出貨期大大縮短,減少庫存,暫時香港的連鎖時裝店還未做到,不過已積極轉型,例如G2000 與Giordano 也加快換款了。
派對並非採訪,我得以發揮女人天生的 shopping 能量,看着 199 元一件的乾濕褸,低價至此,恐怕香港時裝零售界又來新一輪殺戮戰場。四層店子花多眼亂,像百貨公司, 販賣閒適 Trendy 的 H&M 歐陸品味,腦內突然閃出「用完即棄」的念頭。個個都知換款快,着一季,就是 Fast Fashion 。但我恐怕我的荷包減磅速度,比我的換款速度更快,又怕跟人撞款。結果,我一件衫也沒買,卻更加心思思,要再走一趟找尋獵物。購物狂!
買不買 H&M 衣服是其次,我的轉速不夠 Fast Fashion 快 ,實在有點累。時事轉得快,連時裝也轉得快,快要應接不暇,更加理直氣壯地貪新忘舊,有點內疚。
看看人家 H&M 如何借助麥當娜設計衣服去造勢,如何款多量少貨如輪轉,開開眼界也不錯。它的嬰兒和童裝不難獲取媽咪們的歡心,M by Madonna 系列的低胸 deep V 裙子銷情,令我發覺自己低估港女接受 deep V 的能力。消費消費,也得同時減少浪費,購物之道也,未知在H&M門口排隊,等待明天(10日,周六)正式開門的人龍份子,意下如何?
要出外採訪了,留言稍後回覆
Saturday, March 03, 2007
我們的30世代
這是我在今期《U Magazine》與組員阿駒合作的專題。鄰座同事C看後不禁詫異:「吓?方東昇30歲咋?仲以為佢30幾歲添!」
我們沒有訪問方東昇(無線不准旗下記者接受採訪),他是專題內提及的30世代名人名單之一。是次真正受訪的,不乏背景特別又有新鮮感,包括梁家傑選舉經理黃明樂、黎姿弟弟黎嬰、Roundtable林輝等,探討30世代的前景,是否如主流論述般灰暗。
答案是,各走各路,相比嬰兒潮一代容易平步青雲,30世代往上爬的速度相對慢了,甚至要走第三條路。
享受過 good old days的嬰兒潮,無法想像的30世代劣勢,比比皆是。例如從前讀醫是天之驕子,畢業後一定獲醫院培訓,做專科醫生,財源滾滾。又怎會想到他們的下一代,竟然因為醫管局空缺少,醫院培訓此路不通,無法考專科試,醫生鐵飯碗碎了一地。
31歲的黎嬰也面對這難題,曾覺學醫多年也懷才不遇,他結果選擇第3條路:到英國唸皮膚學碩士,回港開診所,專攻醫學美容,雖無專科資格,卻創造了新的發展機會。
至於黃明樂,認識多年了,惜各有各忙,多得這次訪問趁機聚首。打從心底佩服她放棄政務官高薪厚職的勇氣。她善良聰慧而正直,前途無可限量。
我也是30世代,採訪期間,百感交集。讀着從統計處取得,由96年至06年第3季,關於30至34歲人口組別的數據,再按計算機計計數,不無唏噓:
1) 幾乎每兩個30世代,1個單身。(已婚:27.51萬人,未婚:22.57萬,離婚分居或喪偶:11.1萬)
2) 離婚率比10年前上升42%,由96年的7300人,升至去年的1.04萬人
3) 30世代學歷高薪金少。
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數,比10年前增加93%,幾乎一倍。由96年的7.36萬人,升至06年第3季的14.69萬人
雖然高學歷的人多了,但入息中位數並無大幅變動,過去5年甚至停滯不前,維持在1.1萬元水平
月入1萬元以上的人數逐年下降(96年:32.87萬人,06年第3季:29.26萬人)
月入3萬以上的高收入人數大跌,由01年的6.47萬,大跌至06年第3季的4.71萬,比10年前的4.88萬人還要少。
收入沒有隨學歷增加,港大統計及精算學系高級講師葉兆輝直指,這是香港經濟轉型,入息向下調的反映。他發現,從前大學碩士的主力,是廿多歲初出茅蘆那一群,現在卻是30世代。我最印象深刻,是他這一句:
「可能他們發現若不提升自己,便無法晉升,但社會是否有咁多機會給他們呢?」
始終相信採訪這個專題,是有意思的,但我對着葉教授這一句,至今也不懂回應。
還是要阿Q地,用1萬1千元這個收入中位數,鼓勵一下?唏,30世代只要你月入多過1.1萬,都叫做過得去,唔駛愁呀。 :-(
我們沒有訪問方東昇(無線不准旗下記者接受採訪),他是專題內提及的30世代名人名單之一。是次真正受訪的,不乏背景特別又有新鮮感,包括梁家傑選舉經理黃明樂、黎姿弟弟黎嬰、Roundtable林輝等,探討30世代的前景,是否如主流論述般灰暗。
答案是,各走各路,相比嬰兒潮一代容易平步青雲,30世代往上爬的速度相對慢了,甚至要走第三條路。
享受過 good old days的嬰兒潮,無法想像的30世代劣勢,比比皆是。例如從前讀醫是天之驕子,畢業後一定獲醫院培訓,做專科醫生,財源滾滾。又怎會想到他們的下一代,竟然因為醫管局空缺少,醫院培訓此路不通,無法考專科試,醫生鐵飯碗碎了一地。
31歲的黎嬰也面對這難題,曾覺學醫多年也懷才不遇,他結果選擇第3條路:到英國唸皮膚學碩士,回港開診所,專攻醫學美容,雖無專科資格,卻創造了新的發展機會。
至於黃明樂,認識多年了,惜各有各忙,多得這次訪問趁機聚首。打從心底佩服她放棄政務官高薪厚職的勇氣。她善良聰慧而正直,前途無可限量。
我也是30世代,採訪期間,百感交集。讀着從統計處取得,由96年至06年第3季,關於30至34歲人口組別的數據,再按計算機計計數,不無唏噓:
1) 幾乎每兩個30世代,1個單身。(已婚:27.51萬人,未婚:22.57萬,離婚分居或喪偶:11.1萬)
2) 離婚率比10年前上升42%,由96年的7300人,升至去年的1.04萬人
3) 30世代學歷高薪金少。
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數,比10年前增加93%,幾乎一倍。由96年的7.36萬人,升至06年第3季的14.69萬人
雖然高學歷的人多了,但入息中位數並無大幅變動,過去5年甚至停滯不前,維持在1.1萬元水平
月入1萬元以上的人數逐年下降(96年:32.87萬人,06年第3季:29.26萬人)
月入3萬以上的高收入人數大跌,由01年的6.47萬,大跌至06年第3季的4.71萬,比10年前的4.88萬人還要少。
收入沒有隨學歷增加,港大統計及精算學系高級講師葉兆輝直指,這是香港經濟轉型,入息向下調的反映。他發現,從前大學碩士的主力,是廿多歲初出茅蘆那一群,現在卻是30世代。我最印象深刻,是他這一句:
「可能他們發現若不提升自己,便無法晉升,但社會是否有咁多機會給他們呢?」
始終相信採訪這個專題,是有意思的,但我對着葉教授這一句,至今也不懂回應。
還是要阿Q地,用1萬1千元這個收入中位數,鼓勵一下?唏,30世代只要你月入多過1.1萬,都叫做過得去,唔駛愁呀。 :-(
Friday, March 02, 2007
特首侯選人辯論
連日趕稿,大腦便秘,為求refresh,偷看電視直播特首候選人辯論。梁家傑一貫大狀的雄辯滔滔,比想像中有趣味,弄得煲呔曾扁嘴又黑面,不過……
他說,香港有500多種鳥兒,比中國還要多。報館中國版同事立即上網搜尋,資料顯示中國其實有1500種雀鳥。
他又常常將「祖國」掛在口唇邊。同事笑言,「曾蔭權都改口叫國家了,他還叫祖國?難道鬥愛國嗎?」
也不是有心捉蟲,只是煲呔太過官腔了,就像背誦政府新聞處的稿件,沒有驚喜,也沒有甚麼可說。
不如來一趟捉蟲大決算,未知道他們能否實踐政綱前,先debug他們在辯論中提出的錯誤數據──數字都未記清楚,要打手板!
係囉,有得揀(點樣評價兩個悶男),先至做到老闆嘛!
他說,香港有500多種鳥兒,比中國還要多。報館中國版同事立即上網搜尋,資料顯示中國其實有1500種雀鳥。
他又常常將「祖國」掛在口唇邊。同事笑言,「曾蔭權都改口叫國家了,他還叫祖國?難道鬥愛國嗎?」
也不是有心捉蟲,只是煲呔太過官腔了,就像背誦政府新聞處的稿件,沒有驚喜,也沒有甚麼可說。
不如來一趟捉蟲大決算,未知道他們能否實踐政綱前,先debug他們在辯論中提出的錯誤數據──數字都未記清楚,要打手板!
係囉,有得揀(點樣評價兩個悶男),先至做到老闆嘛!
Subscribe to:
Posts (Atom)